乔为仁出了刑部,赶快回衙门一翻官册,真的在偏僻的剑南道找到了一个知县的空缺,于是,他赶忙派人去通知蒯正鹏。
报喜的差役刚把话讲完,蒯正鹏一声冷笑,说道:“到那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去当知县?蒯某说啥也不会去的!”
那两个差役碰了一鼻子灰,耷拉着脑袋回到了吏部,乔为仁一听禀报,把桌子拍得山响,叫道:“不去?好啊,我就把这个知县放给别人,叫他在长安待一辈子!”
张宝儿听说蒯正鹏拒绝了外放知县的消息,也觉得奇怪,于是便想问个究竟。
张宝儿见到蒯正鹏的时候,蒯正鹏手里正拿着块杉木板子,比比划划地左看右看呢,张宝儿不明白蒯正鹏拿着那块杉木板子做什么,听了蒯正鹏的解释,张宝儿这才明白了他的用意。
原来这几天皇宫中正装修三大殿呢,工匠们用油漆把大殿的窗门全部漆了一遍,可是一转天,在油漆味刺鼻的大殿中临朝的李显就觉得浑身刺痒,起了一身的小红疙瘩,经过太医们的诊治,确定为漆疮。太医们没有办法,只好张榜招贤。
蒯正鹏已经打听明白,涂抹三大殿的油漆是榆林进贡的,榆林就是他的老家啊。在他老家有一个专治漆疮的土方,那就是用埋在地下的杉树棺材板熬药,就可以治好这种漆疮。
张宝儿瞪大了眼睛道:“这么说,你是想用乔为仁父亲的杉树棺材板为陛下治病了?”
“非也,我是想让他给我放一个京官……”
……
蒯正鹏揭榜来到太医院,说出了土方。太医们一听这个奇怪的方子,心中无不怀疑,就把蒯正鹏带到了李显那里。
蒯正鹏精通医理,把杉木棺材板破漆疮、解毒气的药理一说,李显也是连连点头,太医们一问到哪里去找杉木棺材板时,蒯正鹏说道:“只有龙首山上乔家的杉木棺材板最合适!”
李显听了立刻下旨召见乔为仁。
乔为仁一听大惊,原来蒯正鹏算计的是他爹的棺材啊。人都说一坟二房三具用品更是不可缺少的。这些物品放在一起也是一大堆,家境富裕的考生由仆人送到考场外面,家境贫寒的考生只好自己扛着拎着。
卯时开始发放试卷,每科考试会进行一个白天,到了天黑之后考试时间允许顺延,顺延的期限控制在三根蜡烛烧尽的时间内。主考官那里燃有标准的蜡烛,当最后一根蜡烛燃尽的时候,会有人员大声呼报通知考生。
对于众多的考生来说,最大的关坎儿是放榜,放榜那天的清晨将揭示他们的命运。
皇城南面有三座城门,正中是正门朱雀门,东边是安上门,进了安上门向北经过太常寺、太仆寺之后就到了礼部南院。礼部南院东临安上门大街,站在安上门大街上可以看到一堵与众不同的高墙,这就是令考生们既向往又忐忑不安的东墙。东墙高一丈有余,墙外建有一道矮墙,矮墙和东墙之间的空隙中布满了荆棘。东墙是为悬挂进士榜而修建的,墙前那道矮墙和荆棘是为了防止有人接近进士榜做出不理智的举动。
放榜的结果终于出来了,头名宗暄,次名张若语,第三名刘辰,张九龄名列第四。住在天和客栈的杨乘亿、常敬忠、文俊三人则落榜了。
这次科考命题为“以星月为题做赋”,这一切都是按照宗楚客的设计进行的,他为了让孙子“名正言顺”地考中状元,就让宗暄先写好文章,再让程子山来府中“无意”间看到并熟记。老奸巨猾的宗楚客没有看错人,程子山果然有心计,宗暄的《星月赋》无人可比,所有考官都赞不绝口,宗暄毫无疑问地得了状元。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