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沧澜,江风呼啸,浪潮拍岸,迷蒙的水汽凝聚成一头头怪兽,连绵不绝地扑入婆龙砦,整个山寨都黏腻腻的。
聚义厅里还在忙活,不断有尸体搬出来,仍旧没有人找到那张海图,李秘也就没有继续等待。
他知道吴惟忠必定会在周瑜身上有所收获,那种感觉应该像挖到一座宝山吧。
他也知道,范荣宽和黄仕渊等人,只能干瞪眼地羡慕嫉妒,这一切迁怒到他李秘头上,再加上范重贤本来就想整治他,往后的日子只怕不会太好过。
然而所有的这些,他都选择不去掺和,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他没有加入吴惟忠和周瑜的行列,而是来到了宋知微这边。
宋知微反倒有些惊诧,因为能够与周瑜说上一两句话,绝对是荣幸之极的事情,旁人想都想不来,然而李秘却丢下那尊神仙,来到了他这里。
“宋推官,同里镇的调查可有甚么线索?”
宋知微得了李秘的暗示,便撒网一般散开了公捕,在同里镇搜集情报,虽然情报源源不断送回来,但有用的却是一样也没有。
宋知微摇了摇头:“虽然你说这周瑜便如夜空中的太阳,绝对掩盖不住踪迹,但同里镇说小不小,眼下还没有有用的线索...”
说到这里,宋知微难免要问:“你还怀疑他的身份?”
李秘苦笑一声道:“他的身份是真是假,如今还重要么?”
宋知微也是一愕,而后也自嘲地笑了笑道:“是啊,已经不重要了...”
诚如李秘早先所想,这样的一个人物,即便并非穿越千年,也足以蛊惑众生,再加上他身上那种睥睨天下的气度,磅礴如海的学识,又有谁会怀疑他?
明知道不重要,但李秘却仍旧想要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因为李秘与他有过一场推心置腹的交谈,交换了相互间的部分秘密,可以说是两个疯子的胡说官还是做学问的儒家宗师或者文学魁首所梦寐以求的。
所有人都渴望能够接近周瑜之时,所有人几乎都忘记了今次出来是为了剿灭倭寇之时,只有李秘仍旧在想着倭寇的案子,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周瑜身份真假已经不需在探讨,甚至不需要再深究之时,也唯独只有他李秘,仍旧在纠结这个问题。
真相便是真相,无论是否有价值,无论是否还要必要,他都必须探寻,因为真相本身,就是价值,真相本身,就是侦探们不断追索的意义所在!
宋知微在探案方面或许并非庸才,即便没有李秘这般缜密而灵巧的心思,他却拥有着足够的经验。
然而此时他才发现,自己与李秘的差距,并不是技术层面,而是信念层面!
李秘心无杂念,除了案子就是案子,这就是他的坚持,已经将这种坚持延续成了一种信念!
李秘并没有察觉到宋知微的心理变化,也不知道宋知微在短短时间内,思考了这么多与他有关的东西,他只知道,宋知微看他的眼神,已经跟以往不一样了。
那种官员特有的高高在上,已经荡然无存,反而多了一种纯真的求知与热情,就好像这个推官大人,又回到了刚刚当推官那会儿,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成为百姓的青天,一心想要成为洞玄识微的大神探一般!
“本官与你一道去吧,多个人手,便多一份力,早点找到海图,就能够早点阻止倭寇的入侵阴谋。”
李秘听得宋知微如此说着,也是笑了出来。
因为古时无论是县官还是推官,其实极少亲自检验尸体,这种脏活累活倒霉活,一般都是仵作的差事,他们只需要查看仵作递交的尸格,用尸格上的结论便可以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一些亲力亲为的官员,为了谨慎起见,会亲自动手来检验,比如袁可立,比如眼前这位被李秘激励起曾经理想与干劲的苏州府推官宋知微!
李秘也不再多言,与宋知微再次来到了聚义厅,此时尸体已经整理得差不多,整齐排列着,个人物品和凶器兵刃等等,便罗列在尸首的旁边,井井有条,一目了然。
宋知微走了过来,虽然早已看过这场面,但仍旧有些心惊肉跳,此时便朝李秘问道。
“本官实在有些不明白,这大都督...这周瑜...这人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李秘看着眼前的场景,走到这些尸首旁边来,仔细查看着伤口,又拿起放在旁边的尸格,认真看了许久,这才站起来,朝宋知微道。
“大人,这个问题,其实在下有问过他...”
“你问过?你问过大都督?”宋知微陡然激动起来,因为这桩汇聚了苏州嘉兴两府精锐的大血案,虽然一目了然,却又处处透着不可思议。
结果就摆在眼前,至于周瑜如何能够做到,那才是真正引人入胜吊人胃口之处!
“他说甚么了?”
看着满脸期待的宋知微,李秘也是苦笑,只是缓缓摊开手掌,里头赫然是一颗白玉一般的围棋子。
“这...甚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