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臧霸虽然美其名曰是太守,可他却知道陶谦始终还是将他当贼看,不然也不会故意克扣他的粮草,怕什么,就是怕臧霸壮大起来,而他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只是臧霸能有守护徐州抵挡黄巾的兵力就可以了,所以说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Ⅺ武并重,可如今呢,自光武帝偃武修文,武人地位一落千丈,想出名,可以说刘澜能有今天的声望离不开当年徐子将的一番评价,更离不开郑玄的推波助澜,可是他呢?
认识的人就没有几个比他识字多了。好不容易结识了大儒孔融,还把老头得罪惨了,少了这些人的推波助澜,没有天大的福运,想要闻名天下,不比登天容易。
所以对待刘澜臧霸并没有羡慕,甚至还对他足够尊敬。
如果刘澜是在前汉,他能有今天的地位不足为奇,似他们这样的武夫因攻而升高位者不在少数,可在本朝。二百年间,似刘澜者屈指可数,这二百年来,大汉朝只养士。世家氏族得以兴起,可武夫呢?莫说世家了,便连居高位者都没有。
就算是突然冒出个刘澜这样小吏出身的武夫终于为武人扬眉吐气,可在士人眼中,他始终都是武夫,低人一等的武夫。就算是徐子将当时说出那响彻天下的小卫青,可在士人眼中,那是褒词吗?
不是,没听士人是如何讽刺刘澜的,说徐子将说他是可与古之士才能有这样非凡成绩。
当真也是天不生刘澜,武道万古如长夜。
说的虽然有所夸张,毕竟前人有那么多武者名留青史,可本朝这二百年间,刘澜当属第一人,臧霸说出这番话来,不是他刻意,而是天下武人一致的想法。
就好似兄弟们劝他回泰山,自领豫州牧,他找了一个连自己都说不过去的借口,好在兄弟们并未细究,可他却明白,没有氏族的支持,他就算称帝,也保不了泰山郡一日。
世人都讲有理走遍天下,可偏生这理之一字最为玄妙,只在人口之中,而掌握话语者又为士大夫,所以啊讲理之时就会因人而异,就比如说刘澜如果自领豫州牧,那这没道理的事情也会变得有道理,甚至还会被士家的士大夫们渲染出来救苦救难的圣人,可换做是他,那就是造反谋逆的恶徒,人人得而诛之,这就是有世家与没有世家支持的关键。就好比他在琅琊时若有徐州世家支持,又哪轮得到他刘澜,而造成这一切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就只两个字声望!
不管徐子将是在夸刘澜还是讽刘澜,不管郑玄是真拿他当知己还只是客套,刘澜都成功借着他的名头使自己名声在外,而这才是刘澜能有今天的原因所在。
而这一些直到今日,直到与王修一番交谈之后,他才彻底想明白。
可后悔归后悔,但他并不曾觉得自己做错了,也许这就是为何他始终都是臧霸而无法成为刘澜的原因吧!
因为两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有他的傲气。你们士大夫看不上我,我还看不起你们呢,为了仕途亨通就去结交名士,对他们献媚拍马。他臧霸没那么贱,反而像今次故意刁难孔融,让他甚是痛快。
身边四人现臧霸长时间沉默,以孙观为认为这是他在研究如何对付文丑呢,臧霸素来脑袋灵光。他们三天三夜想不出办法的事情臧霸连一个时辰都不用就能给出解决办法来,正是因为臧霸有勇有谋,他们四人才会死心塌地跟着他,若不然,他们四人各立山头称王称霸岂不更潇洒自在,又哪用得着受这份约束。
四人等着答案。
但可惜直到最后臧霸也没有说出什么来,临了,之说了句大敌当前,诸位尽快整军,随时准备出便挥退了四人。
四人与臧霸论兄弟。可是谁人都会有些私心,可他们都是粗人直肠子,若看不过眼,那就会当面说出来,翻脸就翻脸,简单的很,绝对不会干出背地里下绊子的阴损事来,尤其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就算再看不对眼,那也绝不会干出皮里阳秋的事情来。更何况四人在一起并无不快。得到命令之后,那自然是百分百落实。
~~~~~~~~~~~~~~~~~~~~
四人各自整军,臧霸则来到了郡守府拜见孔融,虽然孔融给了他一个都尉的官职。可他也不能将北海军全带走不是,那带走多少人就需要与孔融仔细谈一谈。
“宣高来了啊。”床榻之上的孔融看着臧霸入屋,虚弱挥手示意他近前来。
“孔郡守。”孔融身体虚弱,可却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在床榻太久闲的,臧霸看在眼里。迈步上前,以现在的情况,与文丑必然是一场大战,带多少郡国兵那最好是多多益善,当然先得讲孔融糊弄住,让他相信此战必胜,不然又怎么能让他松口让自己带走北海军呢。
只是他却有点担心,那就是孔融对北海看得太重,尤其是北海军,所以他不敢保证孔融是否会答应,毕竟谁也不敢保证他是怎么想的,就算是想自己回借此架空他都有可能,这些文人啊,书读得多,可心眼啊却越读越窄。
似这等文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心的事情,臧霸遇见太多了,多到数不胜数,甚至还会在背后下绊子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