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281章 北征之议(1/2)

作者:历史小说
幽州渔阳,泉州城内,卫将军府。卍 武,商讨新的一年的政务规划与军略。

要打仗了,而且是规模可能更在平定黄巾之乱以及辽东大战之上的一场大战。

自李翊起兵以来,这一次的动员是最大的。单是正规军数量就已经过了六万,其中铁骑两万,步卒四万,还有李翊的亲卫军铁骑三千。

而这支大军的耗费,远在表面的数目之上,两万骑兵共有四万多匹战马,亲卫铁骑三千,备马也差不多有一万之数,两支骑兵的数目不过两万余,但耗费却与十万大军基本相当。

再加上四万精锐步卒,所以动员兵力的规模远远过了表面上的数字。

十余万大军越境作战,需要的后勤供应也将是一个很可怕的规模。也就是自从李翊主政幽州以来,幽州连年丰收,再加上李翊又通过李家商会在整个大汉朝范围内收集物资,才能够满足这一场大战的需要。

物资筹集齐备了,可运输力量又成了大问题。北方大草原可没有水路,只能是走6路运输了。李翊只能在境内征集大量辅兵和民夫,加上这些人,动员的人力别说十万,连二十万都不止!

在这个时代,这是相当可怕的数字。通常意义上的百万大军,其实也就是这样。这个时代的战争记载中通常都有‘号称’这个说法,三五万人号称十万、二十万,十万人就可以号称五十万,一百万了。

所以,说这一次幽州是调遣百万大军北上,一点都不为过。

这个沉甸甸的数字往身上一压,谁不颤抖?动员这样的大军征战,赢了恐怕也是得不偿失,输了更是一下就分崩离析,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卍 武,特别是文臣也是很抵触的。

这场北征。李翊也不是拍拍脑袋就决定了的,他很重视,所以在年前就已经给要参与北征,或是参谋整体战略的众将传信,要他们回泉州商议军机。

………………

鲜卑。由来已不可靠,有说法是东胡人之后。

不过草原上势力更替很频繁,民族传承与文化、习俗、血脉都没关系,只要有实力,想自称什么都不会有人管。流传后世的名字有东胡、匈奴、鲜卑,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甚至不为时人所知的也有的是。

鲜卑真正开始进入中原王朝的视野,是在东汉初年的建武年间,当时鲜卑还是个小部落,从属于匈奴之下。和老大一起,趁着中原疲敝,南下抢劫。

东汉王朝很快展开了反击,匈奴的凶焰被压制,鲜卑这个小弟看出了老大的颓势,开始挥墙头草的本质,投向了中原一方,开始攻击匈奴人。

努力得到了回报,在章和元年,对北匈奴的那场决定性的胜利之后。鲜卑人终于成了草原上的新霸主。不但接收了匈奴人的地盘和部众,也继承了匈奴人与汉帝国的敌对关系。使得东汉王朝的对外策略,由原来的抗击匈奴,变成了联合乌桓、匈奴。共击鲜卑。

虽然鲜卑打败匈奴后,在很长时间内都没能完全消化战果,内部经常出现此和彼战的情况,导致实力完全无法与全盛时期的匈奴或东胡相比。但在光武帝之后,东汉王朝的实力也是每况愈下,鲜卑对中原造成的威胁。卍武关注所在,鲜卑人的实力才是真正的重点。

“夏育等虽非名将,但也是领兵多年的宿将,久经沙场,经验丰富,麾下又是清一色的骑兵,装备精良,结果仍然败得如此之惨,胡虏的战力的确不容小觑。”

“关键还是他们的指挥调度能力,按照蔡先生的说法,虏酋和各部族之间,不是严格的上下关系,更谈不上令行禁止,调动几百上千个部落的部众,四面合围,围攻骑军,这样的指挥调度能力,实在恐怖。”

“不过,依蔡先生所说,檀石槐死后,鲜卑不是陷入内乱,正在自相攻伐吗?檀石槐之后是和连,和连在去年冬天入侵我幽州,被子龙将军阵斩,侄子魁头上位……至少到现在,鲜卑应该没多大威胁才对。”

“怕就怕有人兴风作浪啊。蛮族也不笨,自己人争了这么久,一直争不出个结果,这时若有人告诉他们,中原已经很虚弱了,而且有人引路云云,你说他们会继续自相残杀,还是一起南下?”

“朱亮这厮当真该死,当初怎么就没抓到他呢?”

“光是朱亮尚不足为惧,他就是一个人一张嘴而已,蛮族可不吃他那套,关键还是朝中一些居心叵测者。据探子回报,无论是之前的辽东平叛之战,还是去年冬天鲜卑的大举南下,背后都有朝中奸佞兴风作浪的踪迹。”

“这么说来,主公出兵,也不仅仅是为了对付鲜卑,而且是为了震慑朝中宵小?嗯,这就有点意思了,到现在,刘太守和公孙将军应该也看明白形势了,无论是军略武功,还是治政开拓的本领,他们都是望尘莫及,再顽固下去,就只能用个人野心来解释了。”

“不错,右北平和辽西的军民对泉州趋之若鹜,除了单经等寥寥数人之外,两家合一,不会有太大阻碍,此番出兵,未尝不是平定幽州的好时机。”

“各位,各位!你们不要光是嘴上说得痛快,大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国家让我去当猫 帝仙 红楼遗梦水黛情深 开局我被六胞胎包围了 御风 独裁领主 出人头地 叶凡唐若雪医婿 丹尊邪神 吾家萌徒初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