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406章 四大军师论捉放(1/2)

作者:历史小说
.

都昌城一战,太史慈三人的战功卓著。 黄巾军大将管亥被生擒,五万余大军全部溃散,其中三万人当了北疆军的俘虏,有一万六千多逃散,真正战死的只有两千人左右,另外有三千多人受伤。

李翊很快就得到了前线的战报。如今信鸽已经在北疆军中普遍使用,使得情报的传递度快了许多。

而太史慈、黄忠和魏延三人在这次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更是让李翊满意。之前他就一直有让太史慈离开他身边,独自率领大军的打算,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亲卫大将来顶替他,这才没有实施。

现在召唤到了宇文成都和6文龙这两个级猛将,倒是可以顶替太史慈。李翊相信,有了典韦、宇文成都和6文龙三人作为他的亲卫大将,已经足够了。

如此一来,六千亲卫铁骑,倒是正好由三人各率一部。

当然,这些安排都的等此次行动结束,回到北疆之后再施行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解决司马俱、徐和、吴霸和管承等人的黄巾军,平定青州,然后再往徐州走一趟,就可以回师北疆了。

随战报一起传递过来的还有孔融的书信。

孔融先是郑重表达了对李翊仗义出手的感激之情,然后以旁观者的角度,详述了那场夜袭,继而表达了对北疆军力的赞叹。

之后他话锋一转,突然又叙起了旧情,盛赞李翊在北疆建立大学、扬孔孟文学的高瞻远瞩,以及仁慈爱民的风尚。

最后,在信的末尾,他隐晦的表示,北海上下全力支持李翊入主青州。

看完信,李翊也是长叹一声,这么长的信,只有末尾那点是干料。?ψ=ψ?α网?να

对这个问题,李翊有些拿捏不定,他干脆向徐茂公四人问计:“你们怎么想?这个管亥是杀还是留?”

“那就要看主公您的规划了。”刘伯温回答的很流利,显然已是成竹在胸了。

李翊问道:“此话怎讲?”

刘伯温说道:“主公您若是要在青州就地扩军,这些人无疑是最好的兵源;如果继续走精兵路线,那就不用多想了。可不管主公您怎么选择,都是战后的事,这场突袭战,不过是前哨战罢了,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将管亥的价值都榨出来,为后面的大战做准备。”

李翊听出了点什么,狐疑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放了他。”刘伯温干脆利落的说出了第三个选择。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当然得是问完口供的。”

李翊眉头微皱,凝神思考,这个提议看似荒谬,但既然出于刘伯温之口,肯定是有深意的。

“那不是放虎归山吗?”李翊不说话,徐庶毕竟年轻,耐不住惊讶的插了一句。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确实是放虎归山,有不少后患。”令徐庶更加惊讶的是,刘伯温居然点了点头,坦然承认了。

“那……”徐庶大惑不解,他的确聪明,高达95的智谋就说明了一切,但他毕竟还是太年轻,也不能算是最顶尖的聪明,哪里猜得到老狐狸的心思?

这不是聪明就行的,得有那份历练,和洞彻人心的智慧才行。就像是二者兼具的徐茂公,以及聪明绝顶的郭嘉,在听了刘伯温的话之后,都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转头看看李翊,见他眼神中已经露出了恍然之色,刘伯温笑笑,详细解释起来:“主公的战略是收服青州黄巾,既然要收服,就得做出姿态来。如果换了皇甫将军来,就算他的军队比主公多十倍,青州黄巾会投降吗?”

“当然不会。”刘伯温自问自答道,“他当年先后坑杀十几万黄巾,把河水都给染红了,就算是三岁孩童,也知道投降不投降。都是死路一条。”

“可是,”徐庶认真的想了想,反问道,“都昌的大多数人不是都安然无恙吗?即便要招抚,留的也不是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悍匪吧?”

这时候旁边的徐茂公开始为自己的小家门解释起来:“元直,话是这么说,但人心比这复杂得多,谣言这东西传播起来也会很离谱。我军知道,北海军民也知道,杀管亥等人,存良善百姓,是活人无数的善举,但黄巾那边未必知道。他们不仅不知道,而且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可能会把主公和皇甫将军联系起来,管亥等人也是俘虏,杀一个和杀一万个,并没多大不同,都是杀俘。”

“黄巾军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不假,但掌控权力的,却都是和管亥差不多的人。我们杀了管亥,他们会兔死狐悲,会顽抗到底,会拉着别人跟他们一起拼命。但若放了管亥,这些人就会心存侥幸,蛇鼠两端了,至少不会散布我军杀俘的流言,散布了也没用。”

“现在效果未必很大,但到了贼军势穷的时候,就会有人动摇,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殊死一搏的念头,贼酋们的权威是靠杀戮带来的恐惧而来,当有更强大的人出现时,他们的威望就动摇。”

徐茂公总结道:“如果杀了管亥,结果也许不会有多大区别,但也可能会大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我的忍术不对劲 小侯爷 废土魔导师 别人练武吃苦,我杀敌速通武神 火影之大科学家 阴间大公子 重生海贼当怪物 宠妻36计:沈先生,轻点撩! 重生后我成仙了 风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