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工程中的消耗品

尽管北越地区自古以来盛产水稻,粮食并不缺乏,但战俘的身份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有饱餐的机会,被俘之后一直就只有清汤野菜粥的待遇。 ?.. 每天两顿米汤下肚,基本就只能起个吊命的作用,很多人都已经饿得皮包骨头。如果不是北越还存有将他们作为抵债品交给海汉人的心思,这些人恐怕早就饿死在战俘营里了。

这次从北越运来的两船战俘共计六百人,不过由于在长期关押中导致体质太虚弱,运输途中就死了十几个,被船员们无情地抛进了大海中。到港之后的检疫又有十几人因为身体状况问题不佳,被医疗队清理出去进行隔离观察,最后入驻到苦役营就剩下五百六十六人。这些人以运来时的十人一组为小队,十个小队为一中队进行编制,每个中队除了司法部、民政部和建设部分别指派的管理人员之外,还会有一名资格稍老的苦役工头,当然这个工头的职能并不是行政层面的,而只是负责具体指导他们进行劳作而已。每个营区有五个中队组成,而仅仅只是在三亚新城的工地上,就设置有四个苦役营,共计两千余人。

按照执委会的规划,在三亚两河流域的城区,将沿着河岸建设长达数里的内河码头,与之配套的基建工程量极大,仅仅依靠建设部现有的施工队是远远不够的,其中的大部分纯体力劳动都将由目前规模已过四千人的苦役劳工来完成。尽管这些苦役的身体还很虚弱,但施工部门可没有时间让他们去慢慢调养身体了,上头把各项工程的工期催得很紧,不能按期完成预计的建设目标,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便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这些苦役劳动力,能干一点活儿是一点,至少得把这些人抵债的成本给收回来。

“睡你麻痹,起来嗨!你们这些懒鬼,到这地方可不是让你们来养老的,马上到屋外集合,我数到十还没出屋的,晚饭就不用吃了!”李毛仔拿着铁皮喇叭,用最大的音量对准棚屋里躺了一地板的苦役们大声吼道。至于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清楚,只是曾经看到海汉干部用这话喝斥睡懒觉的苦役,感觉非常有气势,便擅自学了起来。

在五月围攻李家庄的战斗中,李毛仔很幸运地在战场上保住了性命,虽然因此而成了民团的俘虏,但却阴差阳错地避开了李家宗族的清算,在战后就被直接押解到了大万山岛上当苦力。能够两次逃出必死的困境,其运气之好也算是难得一见。当然了,这也多亏了匪廖大鼻死于乱军之中,否则他撺掇廖大鼻来攻打李家庄的事情一旦暴露,就算有十条命也不够死的,也不用指望海汉人会以需要劳动力这种理由来保他的命。

李毛仔在万山港当苦力期间,继续挥着他的演技天赋,一面设法逢迎上司,一面压榨同为苦役的其他人。人在这个领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吟诗作对写人们就很难再坚持理想,纷纷选择了留在这里做个教员或者文书之类的工作。医疗方面除了相关单位在源源不断地培养赤脚医生之外,还有其他各种的配套管理制度,让本地的医疗卫生状况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外来移民的检疫隔离制度,本地各种基础卫生设施的普及,对于垃圾倾倒和粪便处理的严格规定,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唯一对此感到不满大概就是两位洋大夫,因为他们的工作实在太过繁重,每天上午看病,下午授课,几乎完全失去了自由时间。特别是老摩根,对于近期由于医疗工作安排而连连错失了参与军事行动的机会深感不满,甚至打算提交报告,将自己的编制从医疗部门转到军委当然他即便是打了这个报告也不可能获得通过,毕竟整个穿越集团里也就他这么一个心血管疾病专家,再过些年说不定大伙儿都得指望他的医术来保全自己的身体了,怎么可能容忍他如此不务正业。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1627崛起南海】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五十八章 工程中的消耗品〗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0/26097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