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开发南方四港(1/2)

不管旁观了这部纪录短片的看客们心中的真实想法究竟如何,执委会让宣传部门加班加点剪辑出这部片子的目的已经算是达到了。卍??卍◎网 卍因为没有更加直观的信息传播渠道,这些看客们会在口耳相传中加上很多自己的主观看法,再经过若干道的添油加醋,等消息传开的时候,海汉民团差不多就会被神话成不可战胜的天兵天将了。

不过在海汉民团出征的这段时期,大本营的各项工作也并没有停下来,海汉的辖区正以惊人的度在向外部扩张。在今年前三个月,民政部从大6地区引进移民共计六千五百余人,从安南引进移民三千三百余人,加上其他通过各种途径自行来到三亚的人员,1629年第一季度的人口增长已经破万。

目前执委会治下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过三万,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已取得了海汉归化籍。虽然执委会口头上承认双重籍贯的存在和有效性,但毫无疑问有相当多拥有归化籍的人员已经逐渐抛弃了“大明国民”的身份。特别是出身山区的黎苗两族和来自安南的外族人口,对于新身份的认同度都非常高,对他们来说,海汉才是一个强大的,值得依靠的政权,至于大明或是别的什么的政权对不起,民众都从未感受过这些政权所带来的福利,只有无穷无尽的赋税和劳役而已。

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那些因为灾荒、战乱才辗转来到三亚的难民来说,执委会治下的这种管吃管住还管生老病死的社会制度简直就是天堂。对一部分人来说这里不允许私人买卖土地的政策固然是一个遗憾,但好在执委会的治下可不仅仅只有靠土地生存这一条路,有太多的工作岗位可以让民众们用劳动来换取所需的生活资料。只要取得了归化民的籍贯,民众的生活水平就不仅仅只是挣扎在生存线上而已了,他们可以从早期加入海汉体系的老归化民身上看到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希望,甚至有机会从治于人的劳力者进化为治人的劳心者。

海南岛南部包括崖州在内的地区一直就处于地广人稀的状况,加上前期招揽的归化民背景出身以贫苦大众占据多数,这两个条件让执委会在推行原本被视为大难题的土地政策时并没有遭遇到太多的抵触。而外部一些试图与执委会抗争的民间势力,也在尚未形成气候之前就被民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拔除掉。而唯一可以为地主阶级撑腰的大明地方官府,如今早就成了海汉执委会的代言人,自然也不会跳出来跟执委会这个全岛最有势力的大地主作对。

正是有了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政策为基础,执委会才能够组织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从而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入到制造业、商业和服务行业当中。让三亚提前若干年进入到近代工业社会的氛围。

随着三亚内河港的逐步投入使用,被三亚港和胜利港两处港口带动起来的海上贸易也越繁荣起来。卍网

今天这个场合是由陶东来牵头,将执委和一部分经贸单位的负责人集中到一起,在“新世界号”的前甲板上搞的室外餐会,主题便是讨论接下来的投资方向。或者说对外扩张的下一步措施更为准确一点。

众人吃喝一阵之后,陶东来便引出了正题:“各位大概都知道,我们目前已经基本控制了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并且在逐步控制进出北部湾海域的航道。我们下一步的主要目标,就是取得广州到海南岛,南下至中南半岛以东这片海域的实际控制权。考虑到中南半岛东海岸的漫长海岸线,我们在这次出征之前。就已经在南方选定了四个新的港口区域作为跳板。仗我们已经打完了,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能省时省力省钱地把这几个地方建设起来。这件事希望大家都能集思广益。一起来想办法出主意。”

“我们为什么不先考虑在珠江口附近展?我们现在有过五成的移民和六成的海上贸易要通过珠江口水域,但我们在那里就只有一个小小的万山港,而且还是军民两用,实际的保护作用很有限。虽然去年年底我们打败了刘香,但败也仅仅只是刘香,十的拟订请各位放心,会由我和顾凯大律师亲自起草,绝对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漏洞可钻。”施耐德说着轻轻拍了拍旁边顾凯的后背。

顾凯耸耸肩道:“我必须说明我事前并不知道这家伙会拖我下水,这个锅我可不背!”

众人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陶东来接过话题道:“关于这种方式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和施总也有过争论,但最后我还是被他给说服了,因为我们如果要凭自己的力量在当地招募劳动力,筹备物资来搞开。其难度丝毫不亚于把我们穿越后开胜利港的过程重复一遍,但我想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再花同等的时间和精力去把相同的事情再做一次了,借助安南官方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把所需的时间压缩到预计的四分之一甚至更短,为此冒那么一点小小的风险,我觉得是值得的。”

对于海汉这一群穿越者来说,要实现对中南半岛的开并不存在可行性的问题。只是时间长短而已,但恰恰这个看似不重要的因素却是穿越者们最为重视的一点他们选择来到这个时空,就是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利益,乃至能够传承后世的英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627崛起南海】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零一章 开发南方四港〗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0/26097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