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开辟新市场(1/2)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本的入侵远比坚船利炮更难以抵抗,后者或许将会激起全民同仇敌忾,而前者却能引诱到一部分人的屈从甚至是配合。81 中Δ┡文网海汉官方出手从来都不只是给予些许蝇头小利,出手之阔绰往往让人难以抗拒,比如这次进入泗水港与马打蓝官方接触的黎大贵,他所给出的条件足以让管理本地的官员心跳加。

在未来的三年中,海汉官方每年都将以“港口建设费用”的名义向泗水港捐助五万两白银,当然这些钱的去处由泗水港官方自行分配,海汉这边是不会过问去处的。不仅如此,如果泗水港官方要求以实物形式支付,那么海汉也可以按照对方要求的商品种类以成本价供应,这样一来,只要经手此事的马打蓝官员不嫌麻烦,完全可以靠着倒卖紧俏海汉货物来获取到更多的利益,操作得好甚至直接获得翻番的收益都有可能。

至于说此举可能面临的风险……开什么玩笑,海汉人都已经把银子送到门口来了,难道还要让到了嘴边的鸭子飞走?马打蓝官员根本无法拒绝这样的条件,便同意了择日在附近找一个地方与联合舰队的海汉官员碰面,商讨具体的操作方式。

十月三十日,双方在泗水对面的马都拉岛一处僻静海岸举行了会面。按照一向的惯例,海汉这边依然是提前派出人手,在海岸上搭了巨大的帐篷充当临时会场。这一次海汉用了十顶面积达两三百平的大帐篷连接在一起,搭出了近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型帐篷,将这个季节连绵不绝的雨水隔绝在外。这种必要的排场除了可以彰显海汉的财力物力之外,同时也能展示一下海汉在工程营造方面的能力。

代表马打蓝国出席这次会晤的是泗水港的主管官员阿蓬度,这名现年五旬的执政官在本地掌管大权已经有十年时间,在此之前他也知道一些关于海汉的消息,不过跟海汉人面对面的打交道,这还是第一次。

给阿蓬度留下第一眼印象的并不是海岸上的巨大帆布帐篷,而是停靠在距离海岸线大约一海里之外的两艘威严级战舰。这是阿蓬度有生以来所见过的体积最大的帆船,如果单从船体大小来衡量,阿蓬度可以直观地判断出海汉的造船技术似乎还在那些西方番鬼之sh汉人拥有如此强大的海军,也难怪荷兰人会在他们手上吃瘪了。

阿蓬度对于荷兰舰队的印象可是十分深刻,因为在去年七书,以便能让这支舰队在马打蓝国其他的港口获取补给。

从泗水海峡向西大约航行18海里,便抵达了爪哇岛上的另一处重要港口三宝垄。相传这个地方是三宝太监郑和下南洋的时候,曾在此地登6而得名。郑和当时的副使王景弘便率了一批手下留在这里垦殖,因此这个地方保存了许多跟郑和有关风景名胜。比如三宝洞、三宝井、三宝公庙等等。就连郑和在这里登6的时间农历六月三十日,也成为了全城欢庆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过三宝垄这地方的港口条件还不如泗水,并没有适宜修建码头的港湾地形,只是因为这里自15世纪以来一直有汉人在此繁衍定居,文化与大明相近,所以大明海商也乐于将这里作为南下贸易中的一站。

在阿蓬度的属下与三宝垄当地官府联系之后,联合舰队派出补给船进港采购,并在这里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土生土长的汉人向导,协助采买各种物资。颜楚杰扮作商人,带了一队护卫上岸,亲自去探访三宝太监留下的痕迹。

因为找到了本地向导带领,颜楚杰很顺利地来到了狮头山的三宝洞。这个洞口只有一米见方,需要低头躬身才能钻进去,不过进去之后,里面却又近百平的空间,相传当地副使王景弘就是在这岩洞中养病。洞中石壁上还供奉有郑和的神像,并刻有“受命皇朝临海国,留踪石洞庇人寰”的对联。

洞外有一口井,据说是郑和为了部下饮用所凿,被本地的汉人视为圣水。洞前还建有三宝公庙,中殿供奉着郑和雕像,左殿供着一个大铁锚,据说是当年郑和船队的遗物,右殿则是留在此地终老的副使王景弘及其随从的墓葬。颜楚杰见这里还有专人打理,而且香火不错,他虽然不信神佛,但当下也进殿参拜了一番。当然,他也没忘了用相机拍下这里的境况,等日后回到三亚,少不了还得向同事们炫耀一番。临走之时,还以个人名义向庙上捐了白银百两香火钱,也算是尽一点汉人后裔的心意。

不过三宝垄此地除了郑和留下的遗迹之外,其他就乏善可陈了,当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物产,人口也不过三四万,连个像样的城池都没有,完全就是散居的港口城镇。颜楚杰在当地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天之后,也失去了继续待下去的兴趣。

联合舰队沿着海岸线继续向西,航行一天之后抵达了井里汶。这是一处规模比三宝垄还要小的港口,但因其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巴达维亚和三宝垄的中段,一些南下的汉人海商也会选择这里作为中途补给港,顺便出售一些瓷器茶叶之类的商品。舰队在这里只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便拔锚起航了。

从井里汶出再向西航行一百多海里,便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地区的大本营巴达维亚了。这也是联合舰队此次南海巡航中未知变数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627崛起南海】最新更新章节〖第928章 开辟新市场〗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0/26097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