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来犯(1/2)
崇祯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8┡ 1中文『『网
上午。
出了太阳,积雪化了不少,但气温仍然非常低,有时一阵风过来,冰寒入骨。
庄墙上人来人往,仍在继续准备着防务,管枫与呼延晟蹲靠在垛墙上整理着自己的新安铳,得到这铳后,他们如获至宝,每日要用细布擦拭个几遍。
天寒地冻,此时他们都戴了厚绒顿项的冬毡,脸上抺了马油,又戴着手套,这是一种麻棉布料的手套,保暖同时,不会太滑,针脚也颇为细密,不知谁缝的。
他们整理着自己的火器,这铳龙头已换成燧样式,狗头嘴上夹了火石,螺栓拧得紧紧的。
却是燧枪,这也是新安庄仅有的三杆燧长枪,分别是张出恭与他们管枫、呼延晟三人。
实话说燧枪射度比火绳枪慢,火率也比火绳枪低,击锤也要扳一下打一下,动作太慢。
不过燧枪不用随身携带火种,射前也不用刻意去点燃火绳,这种便利却是火绳枪不能比。
二人的新安铳还是后膛装弹,就更便利了。
他们整理着火器,金属片已经拨到左边,铜栓抽了出来,二人擦拭着,抺拭得金灿灿的。
那枪膛他们也用细布擦拭着,新安铳仍有搠杖,不过比普通的前膛枪短了很多,只有铳管的大半长。
毕竟可以前后通穿,不需要那么长,以后铳管的前面,也会镶上铳剑,类铁鞘的那种,铳剑一端插入鞘内,用两个螺栓锁紧,还有套环卡在准星上。
后膛装弹,铳管的清洁已经与原来颇有不同,搠杖的使用少了,他们主要用一根短短的,类似小勾钯的东西,可将里面的杂物勾钯出来,如燃烧未尽的油纸等等。
还有一根细细的小铁棒,主要用来通火门眼孔。
此时火药杂质多,打了多后,有堵塞火门孔的可能,时不时要通一下。
二人忙活着,将铜栓抺得亮亮的,哗的一声推进去,再右按一下,铜栓机就卡在硬滑的空槽内。
又将金属片拨到右边,珍贵的铜栓就不会掉落了。
看着手中武器,二人喜滋滋的,旁边火器兵一样投来羡慕的目光,新安铳,他们也想要啊。
管枫与呼延晟已经向张队副打探过,二人手中的新安铳,一杆成本估计要职,并享受正九品的主簿待遇,还有官服俸禄。”
原来流寇兴起后,杨德政、方国安等向崇祯皇帝建议,要剿灭流贼,唯有全国大练兵,特别要加强地方军备,具体来说,就是地方各府县大练乡兵。
内中府设练备,按原通判品级,为正六品,练乡兵一千。
各州设练总,按原判官品级,为从七品,练乡兵七百。
县也设练总,按原主簿品级,为正九品,练乡兵五百。
甚至有些县地方还加升一级,为从八品。
这些乡兵隶属知府、知州、知县,专门捍卫乡土,不调往他地。
杨德政等上书后,得到皇帝的欣赏,杨德政因此由副总兵升迁为总兵官。
不过提议很好,实行效果很差,各地方无非虚报一个练兵数字,然后借“练饷”之名拼命搜括,睢宁明面上有乡兵五百,其实一个兵都没有,运河各州县最重要是防河运粮,这才是第一位。
只是现在情况不同,盗匪遍地,流贼大兴,特别闯贼杀福王,攻开封,又大败三边总督傅宗龙,说不定哪一天就兵临睢宁城下。
而睢宁无兵又如何是好?
知县高岐凤就常常为此忧虑。
邓巡检是个消息灵通的人,他认为睢宁以后肯定要设练总,在他心中,杨相公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与盟友。
杨河当然知道练总、练备之事,也知道明年正月后,淮北这一片,就要遭受流贼的荼毒。
还不单是李自成,张献忠、革左等人都会接踵而来,到了明年底,还有鞑子南犯。
不过他沉吟良久,还是道:“这事太远,等打败匪贼再说吧。”
……
午时初,新安庄开始吃午饭,伙食队的赵中举等人流水般的将饭食抬来,一桶桶热腾腾的面条,又有一个个巨大的烙馍与煎饼,吃一个就管饱。
还有一桶桶的肉汤,内中满是肥瘦相间的马肉,还有各种油花花的调料。
庄墙上欢声笑语,无论青壮,还是老弱妇女,都是大快朵颐。
说起来进庄后,众人就天天吃饱饭,还经常有荤腥,往日在家乡时,似乎庄中的大财主也没有这样吃,真是跟对人了。
胖瘦皂隶与五个弓兵也是吃得赞不绝口,心想在巡检司内饱一顿饥一顿的苦日子,还不如这新安庄民过得好。
攒典曾玉之若有所思,邓巡检则是咋舌,这样吃喝,怕杨相公将来任了练总,麾下乡兵也负担不起啊。
只有杨河皱眉,打败这次匪贼后,该买米了。
午时正点,无风,太阳更暖了。
忽然马蹄声从庄西南传来,众人看去,就见一骑绕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续南明】最新更新章节〖第103章 来犯〗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1/26106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