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那场大变(2/3)
齐友信不断冲韩大侠使眼色,抽风似的咳嗽,他知道老韩这人脾气,在某方面有着天然的短板,但这样说话……
杨大臣怒道:“老韩,怎么跟相公说话的,你找打是吧?”
韩大侠仍然梗着脖子道:“属下说错了吗,就是不切实际……还有,相公去睢宁时说会将那边三户铁匠招来,他们去哪了?没有铁匠,属下又如何做事?依着庄中情况,某细细算过,才可以达到这样的产量……相公,这点我要劝谏你,要脚踏实地!”
杨河端起茶盏喝了口茶,去睢宁前他打探到那边有三户铁匠,本来想招募过来,然去县衙工房一问,才知道这三户铁匠只在纸面上,人早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这段时间虽庄内又有工匠来投,但却没有铁匠,特别有打制盔甲火器能力的铁匠。
这时代铁匠师傅一向少,地位也算高,便是西方中世纪的农奴制度中,铁匠,特别是铠甲师傅,都是能够与牧师平起平坐的上等平民,非常受到尊敬。
招募铁匠不容易,但没有铁匠,他庄中武器装备就成问题了。
现连同张出恭兄弟,他新安庄铁匠只有五户,郁铁匠与他儿子郁有铁,两个徒弟,他孙女。李铁匠与他儿子李有钢,铁匠牛金锭与他儿子牛小栓,最后李天南兄妹十五个人。
这些人技艺有高有低,张出恭等人还有诸多职务杂事,要造铳,要打制盔甲,确实忙不过来。
他看着韩大侠,懒收巾内的头有若鸡窝,还梗着脖子看着自己,他无语的挥手:“要未雨绸缪,眼界要宽广……唉,让你算上去就算上去,工匠方面,我自然会想办法。”
他提高声音:“这是命令!”
韩大侠条件反射道:“属下遵命。”
杨河扶了扶额,这家伙,执行命令还是很坚决的,只是他这性格脾气,他以前上司恐怕等不到下命令,就怒不可遏的将他赶跑了。
张出恭这时道:“相公,铁匠不足,庄子想要展,确实难了。不说铁甲打制不易,就是棉甲,制造一样耗时。”
杨河叹了口气,是啊,精良的鳞甲防护力强,但打制是非常不容易的,宋时就有官员禀报,言打造步人弓箭手铁甲,一年以三百日为期,两日一副,共打造一百五十副了毕,计用皮铁匠一万书乃是属下与严先生运筹帷幄,曾书办拟写,此人胸中颇有才学,俺老杨佩服。”
他一向热衷为自家少爷寻找与推荐人才,此时现一个,就非常痛快的推荐。
事实上他虽年轻,但大局观很强,又读书识字,未来杨河有意将他调到规划总所去,眼下所中只有张松涛一个帮忙,让杨河颇为劳累,但出于栽培自己书童的考虑,杨大臣还是先在基层中历练吧。
杨河道:“曾书办……巡检司那个攒典曾玉之?”
他心中浮起一个穿着青衫,头戴吏巾,温文尔雅,含笑站立的书吏,每每在巡检司见之,都有若司内的一股清泉。
其实他也知道,明面上邓巡检管着新安集,然事情基本上都是曾玉之在忙,还有余力入庄帮忙。
他翻看一阵,内中规划井井有条,各类预算都很清楚,大体体现了他杨河的意思,特别重点点出水利与肥料二项,一针见血,直指核心,心想此人倒是人才。
他没说什么,最后拿起张出恭递交的规划书,字体狗爬似的,显然是张出恭亲自书写。
不过字虽难看,但一笔一划,清清楚楚,认真仔细,字如其人。
内中几个项目规划,比如建一个大砖窑,一个石灰窑,一个采石场,地点人手工料都计算好了,还有焦山庄那边的沟渠涵洞,各类预算数据也列得很清楚,显然对数字有自己的敏感。
不过规划书上也写,因为青石料问题,路工队开工时,会循序渐进,先整路基排水沟,用夯土压实,再铺上碎石,青石料完备后,再铺上青石板,让路面成为青石板大路。
杨河点头,这时的粘土、石灰、细砂、碎石都好说,最难的就是青石板石料了。
此时石料以丈计,以宽、深各一尺,长一丈作为“一丈”,获取青石板,找到好山是肯定的,然后石匠慢慢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将黄麻嵌在缝中,再浇以桐油点燃焚烧。
待岩石烧热、烧红,突然用冷水泼浇,岩石因热胀冷缩而崩裂。
再用铁钎将裂开的岩石撬开、搬走,再雕琢后,就可成整体成块,有规格的青石板料了。
用火药是不行的,因为会让获得的石料不成形状,只可以作碎石料。
所以这时获取青石板不容易,修三十里青石板路,还有新安集,通往码头的路,这内中的青石板料需求庞大,肯定大部分要向外购买,这6运水运,什么时候工料能到齐难说。
确实应该循序渐进,慢慢整吧。
众人还商议一些事情,如教育,现在庄中读书识字的人多了,孩子们的学业要抓紧了,流寇不知道时候会来,北岸隔着黄河没问题,但身为睢宁练总,杨河自然有防守睢宁城的义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续南明】最新更新章节〖第167章 那场大变〗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1/26106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