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望门寡(1/2)

话说古代公务人员也有上下班时间的,大抵早上六七点上班,下午三四点下班,主要看春分还是秋分。

此时正是春分,就申正时间(约下午四点)散值,算着时间,知事安荣栾招呼一声,就没影了。

经历鲍承恩还整理下手中的文案,然后慢条斯理出了府署,车夫早在牌楼外等待,作为正不拿。

马车轱辘,夹着各类喝道声、避轿声、唱喏声,嘈嘈杂杂,正是散值的时候,官员小吏都往家中赶。

作为府城之所,漕运重地,淮安府署公务人员身家还是很肥的,基本上每个经制役,经制吏,都有马车、轿子、乘马等。

很快,车马转过上坂街,进入巷子多,满目的青砖黛瓦粉墙,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各类民居鳞次栉比,特别各类小巷极多,很多街巷还颇为狭窄。

淮扬这边的建筑,素来以街巷密集狭窄闻名,一般宽仅三五米,最窄者“一人巷”不足一米,特别若到扬州,便有“巷城”之称,街巷中民居紧挨一片又一片,可谓挤得密不通风。

为了防火,就多是马头墙的结构。

很快,鲍经历的马车到了自家门口,他的宅院是“四合头”,也就是四合院,在寸土寸金的府城算非常不错。

不过这边有钱人多如牛毛,富裕大户往往建几落几进的大院子,他一年几百两的收入只算普通,只能维持一般的官员体面。

刚入家门,他贤妻田氏就迎出来:“啊呀,老爷回来了?”

鲍经历道:“不回来上哪去?你就会啊呀。”

在妻子服侍下,他脱下官服,换上便服,说道:“章儿可有回来?”

田氏眉欢眼笑道:“午时有回来一阵,又去府学用功了。”

说起这个儿子,田氏语中满是自豪:“我这个儿啊,二十岁就中了秀才,现在府学用功了两年。府中教授说,他文章作得好,很有及第的希望。到时考个进士,我这作娘的,就有福享了。”

她自豪的感慨一阵,又看向鲍经历,就是横眉竖眼:“哪象你,区区一个举人,几十年了,还是个妇。

不过倒通琴棋书画,毕竟她金家,也算府城本地大族之一,从小金玉笙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不过嫁给鲍经历之子鲍廷章后,很多方面她都改变了,比如杀价,往日她可是从来不还价的。

不过痴呆文妇的性情倒仍然不变。

此时依在榻上,抱着一卷书章,就呜呜的哭道:“风嫠展书读,挑灯写文章,春来花迈步,秋夜畅……呜呜,一点相思,万种柔情,怪只怪梁山伯太不解风情,恨只恨祝英台没有挑明女儿之身……倘若我为祝英台,我定然向梁山伯一吐衷肠,双宿双飞……只是说了,怕就没有这种千古传扬,点点滴滴,泪眼相向,凄然而别……我说,还是不说?”

“还是别说了,我的痴呆文妇。”

随着这个悦耳又富有磁音的声音,一双玉手伸来,就在她脸上狠捏了一把:“你孩子都四个了,就不要整日瞎想了。”

说话的却是王琼娥,她穿着金枝绿叶百花拖泥裙,外间套着翠蓝的褙子,鸾凤穿花,裁剪合宜。她一笑,便如百花绽放,脸上满是风情韵味,她俯下身子,就更显得胸前波涛汹涌。

“讨厌。”

金玉笙嘟着嘴,“想想都不行。”

她一把抱过旁边浑身纯白的白狮子猫儿,说道:“说吧,我的王大掌柜,您素来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怎有空到小女子寒舍来?”

王琼娥笑道:“来看看我的好友都不行?”

她犹豫一阵,还是道:“玉笙妹妹,我来,却是想与你学学细笔画。”

“哦?”金玉笙就来了兴趣,她从小就与王琼娥玩在一起,知道自己这个好姐妹,虽从小读书,但精通算术,琴棋书画有学过,却不精通。她倒喜欢画画,但一直画不好,怎么今日?

她心中就有八卦,斜眼相睨,吃吃笑道:“怎么突然想学画画了,还是细笔画,可是想画什么人?”

她眼珠子乱转,猜测道:“难道,是那个汉终军?”

王琼娥脸上就飞起一抹娇红,嗔道:“玉笙妹妹胡说什么呢?”

她露出小女儿模样,双颊如同抹上一层胭脂,浑然就没了往日的高雅与干练。

金玉笙看得更是疑神疑鬼,她忽然一叹,正色道:“琼娥姐姐,难道你要一直这样下去?你只比我大一岁啊,真要守一辈子的寡?”

王琼娥有些茫然道:“我不知道,只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毕竟入了门,就是阎府的媳妇,该守这个节……”

金玉笙看着干练的姐姐这个样子,心中就是一痛,可怜的琼娥姐姐,上天不公,让她做这个望门寡。同是女人,金玉笙份外理解琼娥姐姐心中的那种痛苦。

当年王家与阎家联姻,王家女王琼娥十六岁,阎家子阎尚贤十八岁,两家的结合,在淮安府城可谓引起轰动。

只是乐极生悲,那阎尚贤将王琼娥迎来后,因欢喜过度,在别人劝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续南明】最新更新章节〖第223章 望门寡〗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1/26106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