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会大厅的隔壁院落,大的宴会早已结束。网? ?
其余氏族的亲贵们只是来走个过场,以表示其余城邑认为陈健平叛的行为是正义的,也是大河诸部支持的。
娥卫两城则不是来走过场这么简单,他们需要获得陈健的更多的物质支持,以及为了不久前陈健托他们的子女族弟带去的关于野心的话。
大军在外,消耗粮草,不日将要返回。
但是日后与夏城的关系、如何实现那些野心并没有商量好,他们已经按捺不住。
榆城为夏都、卫取西而娥居东,互为羽翼谋取万里的想法早让娥钺卫河心中极热。
在夏城出现之前,娥钺等氏族的眼界不过是找一块水草肥美的地方建立城邑,从未想过要建立偌大的功勋天下闻名万世永记,更别说千里之土统辖数族的想法。
这与没有雄心壮志无关,仅仅是因为那时候条件太差,不敢想这些东西。
然而几年后,这些当初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就已经开始在心里悸动,他们看到了曙光。
随着夏城带动的变革和技术革新,他们的心思不再满足于小小的一座城邑。在他们看来,既然夏城可以依靠一城之力深入东夷大胜而归,他们只要和夏城站的更近学习夏城的办法,未必便做不到。
陈健当初既然给出了那样的野心来诱惑他们作为盟友,当然不会是随便说说,也是确定要把两座城邑拉入自己的战车成为最重要的盟友。
于是在大宴之后,陈健又设了小宴,单独宴请卫河与娥钺两人。两人当然明白陈健会说什么,欣然赴宴。
微微醺醉之际,陈健问道:“两位领可听说了我的提议?”
“当然。”
“不知道两位有什么看法?”
卫河毕竟年轻,这些事他早就和卫渊商量过,此时先开口道:“七化的优势还没有确立出来,没有足够的管理层,到头来文化技术的传播度反而不快,这不是他想要的。
娥钺看着陈健皱眉不语,奇道:“难道姬夏觉得这两个办法都不能做到吗?当初华粟泉谷之战,持续两月,三战而平,诸部信服不敢作乱。如今粟岳忝居盟之位,兵甲不如草河三城锋利、名望不及姬夏深入东夷营救亲族,姬夏还在担忧什么呢?”
陈健展开眉头,笑道:“两位到底是希望留给后世子孙亲族千里之土呢?还是仅仅想要征伐之功留名后世呢?”
“当然是为后世子孙留千里沃土,可这也是要靠征伐才能得到的啊,这两件事难道不是一件事吗?”
陈健摆摆手指道:“这并不是一件事,而是两件事。”
“譬如娥城,族人不过万,真的灭掉东夷,便是给娥城千里土地,又能怎么样呢?”
“三年之内,娥城除了训练甲士外,又有多少变化呢?难道娥钺领真的以为自己可以凭空管辖千里的土地吗?”
“到时候无非是抓东夷人做奴隶,管辖三百里之地。三百里之外,东夷氏族臣服纳贡,心中难免怨恨。娥城万人居住城中,城外仍旧是东夷土地,说着东夷语言、祭拜苍穹、氏族维系。”
“三十年内,娥城强盛,东夷依旧会纳贡臣服。百年之后,若子孙强盛,娥城人口增多,或可真的统治千里。”
“但倘若百年之后,子孙孱弱,东夷人起身反抗,这不但失掉了千里土地,只怕连祭祀都难以保全啊。这样的千里之土又有什么意义呢?”
娥钺急忙问道:“那姬夏的意思又该怎么办呢?”
“这件事急不得,我也听闻了两城的变化,这其实就是真正拥有千里之土的开端啊。”
“数年之内,除了要编练甲士外,还要派遣亲族年轻人学习文字、耕种、管理之法。娥城不过二百多能够认字数数的人,管辖娥城万人将将够,哪里够管辖千里的土地呢?”
“东夷氏族林立,靠血脉延续,不服管教,一旦孱弱必然反复。数年后娥城如有五六百识文认字粗通算数管理之人,那又不同。”
“以农具耕牛之法瓦解东夷氏族,助其贫者而罚其亲贵,使氏族不能同心彼此怨恨。”
“以识文认字之人协助管理,领直辖,兴修道路,相互连接。”
“或分封亲族子嗣,各携一二百识字之人,两千族人,管辖万余氏族瓦解的东夷人,单独建城以为娥城羽翼,千里之内只需四城便可让东夷难以反复。教习文字、变革风俗,使其遗忘东夷二字,这千里之地才算是娥城真正的土地。”
“而如果不提前做这些准备,即便进入东夷,娥城又有多少人可以管辖那些土地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教习文字变革风俗呢?”
“假如没有这些人,还不是要靠东夷亲贵维系稳定?他们嘴上虽然臣服纳贡,但是时日一久必然反叛,这样的臣服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像是想要吃烤羊,在没有抓到羊之前就先生火。烤羊必须要有火,但是咱们要的是烤羊而不是火啊。”
“所以我说,这是两件事。如果仅仅是希望留下征伐千里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