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了数年的家底、持续了数年的开蒙教育、对附近城邑的吸血,总算让陈健可以完成扩充基本盘的计划。
当初准许附近的氏族聚落臣服、禁止抓捕臣服的聚落当奴隶就是为了这一天。
把不是奴隶的氏族变为国人很简单,但把奴隶解放成国人太难,到时候会天翻地覆。氏族聚落属于自然天地,奴隶属于人。与天地奋斗有时候比与人斗要简单。
奴隶属于奴隶主,然后奴隶主才属于国家;而成为国人则是直接属于国家,绕过了奴隶主的盘剥由国家直接管制,国家的力量会增加。
略微估计了一下,原本的老夏城人在夏城的、活着的、不需要被处死的大约还剩四千。
十二月十化中心,榆城基本算是大河两岸的经济中心。
榆城的铁矿冶铁作坊,每天可以产铁三四百斤,上游到下游整个的冶炼体系需要上千人,一年的产量大约四五十吨。虽然这些都是生熟铁还不是钢,不过不用来做武器还是可以用的。
这些产量足够在一年之内保证夏城体系内每家都拥有铁制农具。
不论公产私产的所有马匹加在一起也有两三千,耕牛数千,加上铁器贸易和附近城邑加入沿河互助经济体系,耕牛数量也可以保证。
足够的草场、牧场,粗通略懂一点的畜牧业知识和强制繁殖的技术,也能保证每头母牛每年都有怀孕的机会。
轮作套种休耕和水利设施、粪肥堆积酵的推广,总体上可以保证亩产三四百斤的水平,当然是两年三熟和平均种类之后的三四百斤,一亩地的麦子和豌豆是算在一起的。
如今夏城周边有上好的、经过夏渠灌溉、十年内不需要休耕的土地将近二十万亩;稍微差一些的靠天吃饭的也有二十多万亩,再算上掉休耕地和一些山林、野果林、桑榆柞林、公产的作为长柄武器栽种的小树林、水泽鱼塘等,大约有六十万亩的各种土地。
实际上也就是以夏城为中心一个大约十二公里的圈,这是让农业人口聚居在城邑而不以村社分散的完美的半径。再远一些收种都有些麻烦,但短时间内人口激增之下还能继续开垦。
非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让产量不是太高,胜在量大和近乎无限的土地可以祸祸,强制推广的牛耕马耕技术也让人均可耕种面积提升了不少。
夏东、夏西两座卫星城在三十公里的半径之内,正常贸易一天之内可以到达,管辖起来方便,将来人口多了可以连成片。
这基本上就是夏城设立郡县后可能要面临的情况和展趋势,在国人议事大会召开之前,实际上留下的人选个各个方面的官吏人员陈健已经内定下来,只需要到时候走个过场,不过三分之二的人反对就行。
送走了那些氏族领后,议事会大厅再一次忙碌起来。
陈健召集了自己所有的亲族嫡系和一部分从榆城带回来的年轻人,在紧闭的房间中召开了一次漫长的会议,以确定让他们听懂将来的施政方向。
上百人聚集在房间中,拿着毛笔木简,他们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而且很多人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格的会议,心中难免遐想无限。
“想要城邑强大,有四件事要做好。兵、农、工、学。”
“而这四件事,又必须要将咱们分散氏族的里司制度推行下去,严格统计人口。”
“前几天那些氏族领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也知道我要强制他们都迁徙到城邑中去。仅仅是迁徙还不够,迁徙到城邑之后怎么办?”
众人都抬头看着他,陈健顿了一下道:“下面的话,你们要记住但不要外传,要明白怎么做。如果我说完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
“先,夏东夏西的土地都是未开垦的。但是咱们拥有铁器、耕牛、种子等,这些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当然要掌握在你们的手中。要记住,那些土地是他们借用城邑的力量开垦的,他们只有使用的权利,土地并非是他们的,是属于城邑的。”
“然后,将未成年的、但却已经不需要母亲哺乳的孩子从氏族母亲的手中带走,在城邑内强制接受夏城的教育。这一点上我不希望有人落泪可怜心怀不忍,必须严格实行。”
“为了避免氏族之间的仇恨,所有氏族全部拆散打乱,以五十对男女编为一里,亲兄弟姊妹不能在一里之内。”
“很多氏族并没有昏礼,也没有固定的睡觉生娃的人,咱们以前也是这样,这不是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只能让他们慢慢接受咱们的习惯。五十对男女夹杂而居,混乱是肯定的,往好了说短时间内咱们又能多出不少孩子,但这样并不好。”
“既不能强制婚配,又希望他们一男一女结成家庭,那该怎么做?修建房屋的时候修建两种,一种是集体居住的,另一种是个人家庭居住的,凡是在里司见证下盟誓昏礼的,可以优先住进那些个人家庭居住的屋子。”
“在一男一女的家庭被这些半开化的氏族接受之前,为了保证城邑的权利和对你们的尊重,一里之内还是要保持氏族时代的集体耕种办法,也方便征收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