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七章 那些人,那些年(八)(1/2)

作者:历史小说
孩子们当然不知道不作不死这个词,却用了符合那个时代和之前物质产生的文化给出了李四郎一个相似的定义。网 ?

不过暗里觉得好笑归好笑,如今枪已经不那么容易炸了,尤其是他们这些“根正苗红”的夏国勋贵的子嗣们更容易接触到这些东西。

听得多了,难免有种若非自己的父辈祖父辈,只怕夏国还建不起来呢,自然而然地也就听出了先辈创业艰难的言外之意,心中难免会想这天下是父辈祖父辈打下来的,如今学宫中却只有一半的名额可以勋贵举荐,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只是这些年因为这些事杀得人太多了,没有人再敢明着喊出血统天定之类的话,明着的血统没有了,暗里的血统用别的方法继续隐藏着传承着。

事实上夏国并不仅仅是他们建起来的,论血统的纯正只怕李家兄弟也算不上老夏国人。

也因而那五六年的安稳也不仅仅是这些原本的夏国人一步步成长的故事,更有一些“原本不是夏国人而成为夏国人的人”的故事。

只是他们成为的是另一种夏国人,等到安稳和战乱都结束后他们为之奋斗的正是之前那些孩子们觉得岂有此理的事。

很久很久前,东征东夷的过程中,那时候还不是夏国还叫夏城的士兵们救了一对当奴隶的母子,后来这对母子还有个襁褓中的孩子一家三口就在新华城生活。

母亲给七岁的孩子取了名字叫筷、给自己取了名字叫碗,以庆祝从奴隶变成人拥有了“想吃饭是因为饿了”的权利。

再后来,华历三十七年末,一批原本的逃奴如今的作坊工组成的军队去了新华城完成了换防,碗因为当初带人袭击城邑的功劳算作可以信任的人,也因此成为了半个国人,而筷就跟着那些逃奴们听他们讲榆城的故事。

三十不值,所以那些人被换回去了而你们被抛弃了,你们认他做领,他认你们当族人吗?你们战败了作为奴隶,这是穹夕说的,败者为奴理所当然,但是你们只要好好做,三五年后就可以分到五六亩的土地,并且可以租用耕牛铁器。

这些没有被换回去的人,大抵都是东夷城邑中的底层人,东夷没有文字,更没有东夷诸部一体之类的说法灌输,在他们看来没有作为奴隶劳作到死就是最好的结局了,逃回去还不是一样的生活?

况且这里的生活比起在原本的城邑中要好得多,每天总会有个盼头,有人因为表现的好、学会了一些大河诸部的语言而成为了自由的人,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还不需要耕种公田,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赋税。

而那些从东夷中解放出来的奴隶则完全是另一番气象,他们从一开始就被灌输了仇恨和反抗,所以可以很快融入到新华城的体系当中,成为最早同化的一部分,也成为可以信赖的一部分。

他们的土地虽然也不多,但是从一开始就可以拥有五六亩的土地,借用工具开垦,剩下的时间则依靠做短工或是别的事来换取铜币。

很多东西只能用铜钱来购买,除了为夏国做工之外想要获得铜钱就很难,没有钱很多事就做不了也买不了。

当嗟来到这里的时候,一切算得上是欣欣向荣的,但他明白自己的使命:在数年之内完成这些东夷人的分化,在可能的战争爆之前让这些人拥有土地、小屋子、鼓励他们征战获得功勋,讲清楚夏国的种种规矩。

只是这个过程有些漫长,需要等到夏郡、榆城那些地方的各级小吏成长之后才能全面展开。

而在这之前他要训练士兵、修建简单的堡垒、和周边城邑贸易、保持对附近城邑的军事优势,以撑到夏国第三批官吏培养完成。

在榆城的时候他已经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也明白将所有人平等对待现在不可能:夏国人不会去为东夷的奴隶成为人而流血的,那些奴隶想要得到和嗟一样的生活只能靠自我的反抗,夏国人没有几个人愿意当圣人割自己的血肉去拯救别人,而靠别人拯救的也没资格成为人。

因而嗟在临来之前受到的教育很直白:就算只分给他们五六亩地,就算他们为了活下去还是需要做很多事,但这正是拯救之后所能给予的。不管怎么样,那也是比当奴隶的时候要强,你想做的事除非你再去当奴隶带着他们反抗,否则就只能得到这么多。

只让他们拥有五六亩地,他们才能在做完自己的事后,为那些夏国人的土地耕种、在作坊做工,要不然夏国人凭什么为他们打仗呢?

新华城的土地制度和夏榆两郡不同,除了一部分垦殖的夏国人外,大部分都是非国人,他们来到新华城的时候一无所有。

粮食、种子、农具、技术全都没有,土地虽然多,但不是人多地少的时候,因而夏国不需要控制土地,只需要控制粮食种子和农具就足够。

开垦后分给那些非国人五亩地,但是除了这五亩地之外剩下开垦的就是公产了,而好的地都开垦完毕后,他们只靠手中的五亩地想要买得起农具只怕需要个十几年时间,这都是仔细算过的科学的压迫手段。

除了给公产劳作外,没有任何可能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带系统穿越,我成了我的太奶奶 重生之庶女为妃 葬天一剑 流氓仙师 程强郑敏 全能大歌王 不孕不育(娱乐圈) 满级厨神的魔法小镇游戏 美利坚名利双收 抗日之铁血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