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热带海面上,东北信风徐徐吹动,一座荒岛的附近停靠着十三艘大船和九艘小船。
这里已是北回归线以南,经过十余天的航行,陈健的船队终于穿过了可怕的风暴区,进入了信风带。
在穿越风暴区的过程中,紫石英号的船舷受到了损伤,几艘船的船帆也需要修补,正好发现了一座无人小岛,就在这里停留。
女人孩子和一些移民被允许乘着小船在岛上休息,这里可以补充淡水,顺便改善一下伙食。
船的受损情况并不严重,工匠们挑选这里的热带树木做最后的修补工作,看进度还有两天就可以扬帆起航。
经度完全失去了意义,没有优良的航海钟,依靠燃香和沙漏计时,很难做到准确无误。
陈健坐在海边的石头上,百无聊赖地看着工匠们在紫石英号上忙碌。
一支旗帜被插在了小岛的石头上,岛上倒是有些热带水果,但是并没有陈健认识的,所以不敢吃。
忽然间,岸边的人群中传出一阵慌乱的声音,紧接着响起了一声枪响。
陈健急忙蹦起来,以为是有什么野兽,匆匆跑过去。
还没到地方,就听到有人喊:“天啊!那是个人!”
短短的六个字,如同一道闪电,霎时间让船队中的人兴奋起来。
岸边的人疯狂地朝着枪声响起的地方奔去,不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大人孩子,他们不敢相信会在这里遇到人,这简直是奇迹。
陈健跑过去的时候,人群已经进入了围观模式。
两个健壮的水手抓着一个人的胳膊,那个人拼命地挣扎,但无济于事。
这个“人”的头发很长,乱七学上建树很高,至少和咱们差不多。天文学和历法息息相关,他们的历法、数学也不会差。对了,还有冶铁,能在这里落难,肯定会冶铁了,否则可造不了大船。”
陈健哈哈笑着,带着几个人拿着枪,叫上兰琪跟在那个野人的后面。
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看到了一间小茅草屋,屋门的木头上用小刀刻着许多的痕迹,应该是用来记录在岛上过了多少天的。
屋子里有一支小的火绳枪,一小桶火药,一把斧子一柄刀,还有一些铅砂。
屋子很小,这些东西摆放的也很杂乱无章,唯独有一样东西却是端端正正地放在树叶铺成的床上。
一本书。
一本保存的很好、小心在意显然经常翻阅的书。
陈健装作好奇地翻阅了一下,在翻阅之前他就猜到这是什么书了。
能,也只能是《圣经》。
显然,这个人是被流放的。
而这种流放也让陈健感觉到了十二分的警惕,因为那本理所当然会出现的《圣经》。
小屋内的一切都引起了和陈健同行之人的极大兴趣。
无论是枪、书、还是刀剑斧子,都是文明的成果。
这些相信他们在华夏故土并不孤独的人,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外面世界存在的证据,确确实实地知道了外面有一个和他们不相上下的文明,一个有书有枪的文明。
那个野人也在小屋中嚎啕大哭,捧着圣经用已经遗忘的语言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不断地画着十字的手越来越熟练。
兰琪好奇地翻阅着那本书,看着上面歪歪曲曲的仿佛蠕动的蚯蚓一样的文字,不明所以。
在她看来,文字肯定是方块的才对,这些奇怪的符号算是文字吗?这些奇怪的符号在说什么?
仔细看了许久,摇摇头。
“这里面的字,好像有什么规律,就像是咱们的横竖撇捺一样。”
说到这,兰琪拿起地上的斧子,指着斧子说了个字正腔圆的斧子,显然在询问那个人这东西怎么发音。
已经停止了哭泣的人看着斧子,似乎明白过来这是什么意思,但嘴却像是不受控制一样,很难把这个简单的单词念出来,只有咕噜咕噜的声音。
“太可怕了……看看这些东西,这个人最多也就被扔到这两三年,就连话都不会说了?如果他要是会说话就好了,就可以问问他一些关于他们国家的事。”
陈健点头道:“这个不急,估计不多久就会说了。兰琪同志,给你个任务,等这个人会说话后,跟着这个人学学他们的语言。你这么聪明,肯定学的很快。”
兰琪苦笑道:“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学。这完全没有头绪啊。你看这本书上的字,密密麻麻的,用毛笔肯定没办法写。”
“没事,慢慢学吧。你看这些枪和斧子,证明有些东西大家都是一样的。就从一些简单的话开始学吧,今后也好和这些人打交道。”
陈健盯着那个人,心里也在琢磨这个人到底是哪国的。很难猜,尼德兰人也会跑到这边,伊比利亚人经常穿梭这条航线,英国人也经常打劫。
外面的世界如果还是正常的历史线,变化应该不大,他心里大致有谱。
这种被扔下的人,要么是恶棍,要么是煽动水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