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明修栈道(1/3)
对于儿子突然间提出要学习医术这件事,作为父亲的朱椿虽然有些奇怪儿子为什么突然对医术有了兴趣,但又为自己的儿子能在如此小的年纪就怀有一颗仁慈之心而倍感欣慰。所以对儿子提出的这个看似有些奇怪的要求,朱椿不但没有拒绝,反而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至于这个老师的人选朱椿第一个便想到了神医熊宗立的名字,而朱椿想到的这个人完全就在朱思慧的意料中。虽然朱思慧外表上看还只是个六岁的小姑娘,但说起聪明伶俐却丝毫不输给一个成年人。
为了不让父亲发现朱无炎想要学习医术的真正目的,朱思慧便告诉朱无炎说:“只要在父亲面前说自己想要学习医术就可以了,至于熊宗立的名字千万别在父亲面前提及。你不提熊宗立的名字,父亲只会奇怪你为什么会突然对医术产生了兴趣,其他的父亲肯定不会多想。但你要是亲口对父亲说要熊神医做你的老师,说不定就会引起父亲更大的注意!要是父亲真怀疑起来,我俩的这个小秘密肯定瞒不住他。所以你在和父亲提这件事时一定不要提熊神医的名字,即便你不提我猜父亲也会选熊神医做你的老师的,毕竟整个成都城里医术最高超的就是熊神医了,父亲第一个想到的也一定会是他!”
说起被朱思慧惦记上的这个熊宗立,表面上看只是成都城里的一位名医,但其过往的来历城里的人却极少有人知晓。而身为蜀献王的朱椿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个知晓者。
说道熊宗立早年绝对称得上是一位闻名京城的神医。一手起死回生的银针走穴手法不知挽救了京城中多少人的性命。作为洪武年间唯一一位毅力十余载而无人可以取代的太医院首席御医,即便是这份殊荣放到十余年后的今天,熊宗立的名字依旧在行医者中有着难以动摇的地位。
“靖难之役”后本就对宫廷斗争颇为反感的熊宗立,对于朱棣上台后更加疯狂的政治报复,熊宗立不忍目睹渐渐的便产生了退隐之心。而真正促使熊宗立放下高堂从归山野的就是当年方孝孺的“灭十族”。
亲眼目睹了方孝孺的父四族、母三族、妻两族,甚至前无古人的加上了方孝孺的第十族——门生这一族,一共八百七十于人被处死。如此惨绝人寰的血腥一幕对于一个一生都在治病救人的熊宗立来说,其内心深处翻起的滔天巨浪从未如此猛烈过。
心灰意冷的熊宗立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太医院的职位回到了南方广兴的老家。而当不惑之年的熊宗立再回到老家时,早已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虽然自己的一些晚辈亲人还都健在,但在家住了半年后,总感到自己显得有些多余的熊宗立再一次背起了自己的药箱默默地离开了这个既熟悉又完全陌生的地方,从此再未返回过。
十年的游历让熊宗立走遍了中原的每一寸山河,尝遍了百千草药,看到了万般稀奇古怪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如果说十多年前的人们叫熊宗立一声“神医”多少有些阿谀奉承的意思在里面,那么十年后的这个“神医”的称号就是名副其实了。已过天命之年的熊宗立晚年自然给自己找了一个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天府之国的成都府。故意隐瞒身份的熊宗立,虽没有了当年在京城时无数达官显贵手捧重礼来找自己看病的场景。但隐居于此每日吃着当地的各种美食,平日里来找自己看病的也都是一些寻常的城中百姓。这种平静而惬意的生活让在外奔波了大半辈子的熊宗立终于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只是这个“家”中唯有自己一人。虽然清静无人打扰,但时而袭上心头的孤寂始终是熊宗立的一个遗憾。
而对于蜀献王朱椿的突然造访和他提出的这个不情之请,熊宗立也实在不好一口回绝。毕竟这些年来蜀王府中很多患了病的人都是请熊宗立来王府里给治好的,身为蜀献王的朱椿对熊宗立当年在皇宫里任职的事情自然再清楚不过。而朱椿在当地百姓心中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王。如今人家屈尊降贵来请自己作为他儿子的老师教其医术,自己就这么一口回绝了那也太不给人家面子了!何况自己现在还住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可是已经到了耳顺之年的熊宗立身子固然还硬朗,但也没有再收徒弟的这种想法了。毕竟很多年前跟随过自己的那些个徒弟如今都早已成了名医,而这其中也曾带给过熊宗立无尽的悔恨,有些事甚至直到现在熊宗立也无法原谅自己当初的那个决定。
望着朱椿看着自己想要得到答复的眼神,熊宗立沉思片刻微笑道:“世子我也在王府里见到过几次,这不!前不久还拿了本书让我给看看是不是医书,只不过我这回却让世子失望而归了。”
“这孩子平时就喜欢看书,这一点到随了我的性格。只是没想到他还来找过熊太医你,这孩子真是越来胆子越大了!”朱椿没有在意熊宗立提到的那本书,反倒是对于朱无炎自己一个人跑出王府这件事感到更加的吃惊!好在一切正常朱椿也就没再往下追问此事。
熊宗立又道:“王爷既然都亲自出马了老朽自是要勉为其难,可学医之道不要说其中的艰辛,就是它的枯燥乏味也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
熊宗立顿了顿又道:“要不这样吧!我只教世子三个月,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凤舞昆仑雪】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章明修栈道〗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2/262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