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章 望远镜(2/3)
经跑了工部的作坊好几趟,查问玻璃的事情。可工部都投进去了二十多万贯铜钱了,烧出来的玻璃的效果还是不太好。
王铮无奈,他仔细研究后给工部的大匠提了几点意见和建议,大匠吸取教训改进后果然是效果极好,三炉玻璃有一炉已经勉强让王铮满意了。
王铮要玻璃是想造望远镜,年后陇西卫的压力越来越大,西夏王李昊动作频频,已经不是原来的小打小闹,开始瞄准陇西卫的重镇攻城拔寨。
就如王铮年前设想的一样,随着陇西卫的战事加剧,松江卫也开始左支右拙应付蒙辽大军的进攻,雁山卫最是轻松,但哒突军也是偶尔骚扰一下几个军寨,看来,哒突人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南下劫掠就无法生活了。
王铮必须在陇西卫和松江卫的大战之前把望远镜造出来,他有大用。
抽空他也去过兵部的作坊几趟,检查了新造出的火箭和手抛雷,效果还是难以让他满意,但他也没办法,在黄色火药发明以前,他只能尽量多实验几次,使黑色火药的威力最大化了。
王铮模糊记得后世的火药比例是硝75、硫磺10、木炭15,只要尽量把硝和硫磺提纯,木炭取用柳木炭。按照这个比例配置,应该就是现在的黑色火药能达到的最大威力。
宣睿十四年二月,兵部急招王铮议事。原来,西夏王李昊亲领十万大军,兵锋已至陇西卫的重镇岱州,提督马闯一看形势不妙,一日三封告急文书急送兵部,要朝廷速派援军。
“西夏王亲率十万人马,前锋只有两万,岱州城有四万守军,还有两万机动部队即将赶到支援,难道还守不住?”兵部尚书陈琦看着岱州的最新地图喃喃自语。
“嘿嘿!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王铮嘿嘿冷笑,说完扭身就坐在了座位上,悠哉悠哉地喝了口茶汤,他脖子上挂着的一根竹管随着他的动作晃晃悠悠。
“大将军,你胸前挂着的,是啥?”兵部左侍郎周通,不解地看着王铮胸前的竹管问道。
“这叫望远镜。”王铮老神在在。
“网宛净?是啥物件?”
“好,给你看看,可别吓着了,来,你跟我过来。”王铮摘下竹管拿在手里,带着周通找了个高处。
“你看那边的那座屋脊,有多远?”王铮伸手一指长安街上的一座高房子的屋脊。皇城的地势高,就是站在平地也能看的很远。
“大约有三里多地,怎了?”周通不解地问,他不知道王铮让他看的那座屋脊,和他手里的竹管有啥关系。
“你把竹管的细端对着眼珠,另一只眼闭着,把粗端对着那座屋脊,竹管中间的连接处,慢慢的拉动调整距离,再看看。”王铮把竹管交给了周通。
“咳!用一根竹管有什么好看的?”周通虽然觉得没什么可看的,但他还是接过了竹管,依照王铮所说,左眼闭右眼睁慢慢调整,对着三里外的那座屋脊看了过去。
“啊!···啊!”只看了一眼,周通突然啊地一声大叫,急忙就把竹管扔出了老远。≈≈王铮吓了一跳,连忙跑了过去捡起地上的竹管,哦!还好还好,自己设计时就已考虑到了减震和防护的事情,望远镜还没被摔坏。
“你大惊小怪干甚?你知道这根竹管看着平平常常的,造出来却花了我多少时间精力多少铜钱吗?摔坏了你赔得起吗?”
“多···多少钱?”周通还惊魂未定,太吓人了,那座屋脊居然会飞,瞬间就飞到他眼前了,可是,这会儿咋又飞回去了呢?
“一千八百贯,一千八百贯你懂吗?你现在住的院子都能买来两座。”王铮故意夸大其词,多说了几十倍。
郑妽的作坊建好都半年了,光请的大匠就有几十名,这半年就做过两幅近视镜,其他时间都是被郑妽白白地养着,他觉得对不起郑妽,就想让郑妽的作坊多赚些银钱。
“啥?一千八百贯?我的天爷,怪不得,怪不得,这么金贵的宝贝,我说咋能使那座屋脊飞过来。”
“飞个屁啊!这叫望远镜,能把远处的东西看的很清晰,感觉很近的样子。”
“啊!让老夫也看看。”陈琦也被王铮和周通的话吸引了过来,这时就小心翼翼地拿过王铮手里的望远镜,对着远处慢慢调整距离。
王铮本来想把望远镜的管子做成铁管的,可是铁管里面的套丝大匠们都不会做,他想的几个办法现在还都在实验当中,他又急着用,就先做了一个简易的来忽悠人。
陈琦也被下了一跳,不过已有前车之鉴,一千八百贯呐!他也赔不起,没敢扔。
“大将军,你发明这个望远镜,难道是想在战阵上使用?”周通能做成兵部的左侍郎,毕竟也不是个笨人,这会儿已经回过了味儿。
“然也,你们说,此时马提督如果站在岱州城头,手持望远镜看着十多里外缓缓而来的西夏军,提前知道了西夏军的数量,军种,主将等等,他早做防范的话,岱州能不能守住?”
“啊?···能看十多里远?”这是周通的惊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护国大将军】最新更新章节〖101章 望远镜〗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2/2624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