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好吃懒做的新掌柜(1/2)
老太太说不管儿子要回乡下,只是气话罢了,而且她还不敢把事情公开,要是被人知道沈明文这个秀才不孝,那很有可能会被革除功名。? ?网?
沈明文的功名在李氏心目中,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沈明文铁了心住客栈,就算沈明钧还有沈家的亲戚去劝解也无济于事,到后来两边索性就僵持下来。
四月初六,在沈明文回来后的第三天,李氏一咬牙回村去了,她准备把二儿子和三儿子带到城里来,顺带把沈明文的妻子王氏和两个女儿也带过来,别人劝不动,老婆女儿来劝总该有效吧。
沈溪却知道,李氏主要还是想回去把他二伯沈明有和三伯沈明堂带过来接管茶肆生意,杜绝幺房一家独大后出现分家的苗头。
李氏进城的时候是长子作陪,回乡自然也要有人陪伴,沈明钧依然不能回家。
到初九,沈家一大家子乘坐牛车进了城。
李氏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王氏和沈明文的两个女儿送去客栈,动亲情攻势,让沈明文妥协。
随后李氏带着沈明有和沈明堂去了茶肆,从韩五爷手上接过茶肆的管理权。
“……跟你们说,但凡我活着一天,这家就不能散了。”
沈家小院里,李氏把除了沈明文和在乡下的老四沈明新之外的三个儿子召集起来训话。
另一边王氏带着两个女儿去客栈一整天,没个什么结果,天黑之前灰头土脸回来跟李氏复命。
李氏骂道:“没用的东西,连自己的相公都看管不住……居然要闹到离家出走,也不知道平日里你们是怎么过的日子!”
王氏本来就不高兴,婆婆为了振兴家族,居然把她丈夫锁在阁楼里整年不下来,令她守活寡。王氏在乡下的时候就对婆婆很有意见,只是迫于李氏的淫威不敢反抗,现在有了沈明文起头,此时听到婆婆训斥,她壮起胆子回了一句:“娘,这件事我站在相公一边。”
“你……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沈明有赶紧拉住李氏,陪笑道:“娘,您看这是城里,还是老幺家,街坊四邻听到可不好,咱有什么事进去说,先消消气。”
沈明有在几个兄弟中最是懒惰,也最圆滑世故。他知道这次李氏让他跟老三沈明堂进城便是要从中选一个人出来管理茶肆,他自然要在母亲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一家人走进堂屋,李氏四下看了一眼,摆摆手:“芊儿、曼儿,你们两个跟小郎出去,这里没你们小辈什么事。”
沈芊和沈曼是沈明文和王氏的女儿,沈芊过了年已十四岁,沈曼才的冷战依然在持续,原本被她带到城里来劝说丈夫的王氏,现在干脆搬到客栈跟丈夫过起了小日子,这让李氏更为气恼。
“瞧娘说的,这营生到底是咱沈家的,我身为沈家人能不上心?”被李氏表扬的沈明有显得特别谦虚,“回头生意做好了,家里日子也能轻省些,我准备拿这笔钱在城边置几晌地,然后起一个大宅子。”
沈明钧提醒:“二哥,留着钱不该把铺子做大做强吗?”
李氏脸色很不高兴:“本末倒置的事咱沈家能做吗?生意再大,也有黄的一天,只有多买地咱沈家才能恢复以往模样。老幺,别总是跟人不学好。”
这话就好像是在说儿子跟儿媳妇学坏了一样……周氏在药铺帮忙,而药铺老板惠娘赚了钱就是把一家药铺变成两家。
在古代,生意就是末,而田产是本,古人崇尚以末逐利,以本守之,说白了就是做生意赚钱,然后用赚来的钱买地当地主,这也是为何古代大商贾很少的原因,资本不用来扩大生意而一味想当地主盘剥别人。
周氏听到后左耳进右耳出。
但等周氏回到药铺跟惠娘说起这事的时候,嘴上却有诸多抱怨。
惠娘先当倾听者,听完周氏的话才把盛满米饭的碗递过来:“姐姐说累了吧,吃了饭咱接着说……今天妹妹在城里几家书铺逛了一遍,咱的书卖得很好,现在想在城里再买一本都难,妹妹已经吩咐下去了,这几天加班加点多赶印些话本出来。”
周氏摸了摸胸口,道:“这一天下来,就妹妹你这句话让人听了心里觉得舒坦。”
沈溪默默地吃着饭,心里也在揣摩说本销售突然火爆这件事。
这时候的读书人闭门苦读,很难跟外界联系,所以通常也会看一些杂书打时间。以往那些书店从来没有销售过说本,所以刚开始谁也不注意。待一个人偶然接触并买下后,立即沉溺到书里,迅形成广告效应,很快其他人也都知道了,争相抢购,所以才会出现书刚摆到书店时无人问津,但突然销售火爆并迅售罄的状况。
说本一出,对于茶肆的经营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之前茶肆生意红火那是因为新说本刚出来人人想先听为快,后面书摆上架公开销售,等识字的人买去看过,就会在坊间跟人讲,毕竟街坊邻居聚在一起更有氛围,比去茶肆花冤枉钱听书实在多了。
**************
p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状元】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七章 好吃懒做的新掌柜〗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2/2624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