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千兵,的确也是如老十七所言,是朱慈烺部署有方,训练得力来的。
朱慈烺一开始的骨干兵力其实只有老十七的身边的一百亲卫,以及五百从京师里带出来的兵。
经过朱慈烺在临清整顿,又在东明一场大战后。这五百曾经的新兵已经迅成熟成了老兵,不少都成为合格的初级军官。而这,就缓解了朱慈烺一直以来扩军最大的困难:军官荒。
尽管朱慈烺已经开始不断加各类练兵操典、书籍的撰写,随军武校也很快就会在亲卫队中开办。但这样的长远之计却无法解决军官荒的燃眉之急。
还好,东明一战胜利后,大量优秀的军官种子通过实战得到锻炼,脱颖而出,得以迅成长成为勉强可用的基层军官。
同时,经历过东明一战后,临清营并入山东镇,两者都已经彻底落入朱慈烺的手中。再随着伤兵6续返回,曾经总兵力达到化水平的不足。通过实战锻炼起来的军官们成长潜力短缺不一。以及让朱慈烺担心的泥沙俱下的扩军会存在让人意料不到的隐患。
但朱慈烺此刻显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慢慢解决了。
这一仗,朱慈烺没有亲手去参与,而是放手给了刘胜、徐彦琦等将官锻炼经验。
尽管,在朱慈烺的看来,登6战中出现了太多诸如各部协调不一,军令传递混乱等错误,抢滩战中炮火支援效果甚微的漏洞,以及一系列不大不小的错误。
但朱慈烺除了在后方弥补以外,却并没有干涉。
战局打到现在,一切依旧在掌控之中。
疏漏太多仅仅只是朱慈烺的要求很高罢了。驻守柳园口渡口的闯军显然没有朱慈烺要求中的敌军那么强大。
面对船上炮火,地上枪弹的进攻,数度起冲锋试图夺回渡口的闯军依旧是成片成片地倒在地上。
而他们的进攻尽管已经到了第三轮,但朱慈烺的千里镜里,阵列依旧是密集冲锋。甚至,尽管柳泉的炮船已经开了三轮,但闯军军中的炮火却依旧打不中黄河上的官军炮船。
“苏凤儿,驻守柳园口渡口的兵,在闯贼之中能排得上号么?”朱慈烺看向一旁一个穿着素白护士服的女子,笑道将千里镜给了苏凤儿。
此人。自然就是投降了官军的红娘子所部俘虏了。
要不然,闯军之中也没有别家还能有女兵了。
苏凤儿接过之后,好奇地琢磨了一下,很快。就眯着眼睛观察了起来:“大人。小女子看了,这兵应该是袁时中麾下刘托天的兵。而且,上去打的都是些流民壮勇,并没有刘托天身边披甲的战兵。这样的兵,放进闯王麾下怕是连第三等都算不上。”
“哦?”朱慈烺好奇地问起了苏凤儿闯军之中的情况。
而苏凤儿呢,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自成的军队很有特点。他们抓十五岁到四十岁的男子作为预备兵员。通过严格的训练存活下来的人才能够成为主力步兵,在战斗和同样残酷的训练中表现突出的步兵才能最终成为骑兵。
合格的步兵还会根据斩获、勇武的水平得到甲胄,有绵甲,也有铁甲。精锐的骑兵都有三到四匹战马轮番骑乘。甚至有流言说,这些战马的喂食也很特别,流寇会剖开人的肚子作为马槽,把草料放到裏面和著人血喂马。这样喂出的战马到了战场上,见到敌人就扬蹄磨牙想去吞噬,其状态就像虎豹看到绵羊一样,连看人的眼神都和寻常骡马不一样。
对于这样的传言,朱慈烺一笑置之,没有评论。
同时,每名主力骑兵根据骑兵本人的水平,又可以配有一到十个裹挟的百姓作为辅兵,有牵马扛东西的,有伺候饮食的,各自分工不同。这就是说,他们的主力兵员是卖命的,除了打仗训练之外不用操心其他的任何事情。同样是属于战斗兵员。
李自成同时规定,行军路过城邑时,任何人都不许住在房屋内,必须在布质的帐篷内宿营。扎营后就地考校各部的骑射操练,有时他本人亲临参与。部队日落后不久就休息,一般不会夜间行军,每天四鼓时分起床吃饭,然后列队听令。临阵对敌时,前面的人如果回头看一眼的话,后边的人就可以把他杀了以肃军法。此外,他们还把杀的人浸上油立在地上点燃,正所谓“束尸为燎”。通过这样一系列严肃军法的手段,闯军的确拥有了远寻常官军的战力。
同时,朱慈烺还很玩味地了解到。闯军此刻已经越来越脱离流贼的性质了。(未完待续。)
ps:感谢烦恼之物 打赏了 1 起点币~
感谢两位读者的月票~上甲微 投了 2 票 核动力兔子 投了 1 票
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有本书最新消息里刷出新消息了,有未曾被遗忘,未曾被放弃的鼓舞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