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六章 安阳赶考(1/2)

作者:历史小说
书到用时方恨少,时间也是,它就像一掬清水,不管你双手捧得再紧,它也会从你的指缝里无声无息流走。?

转眼间,离科举解试的十一月初官掌军,但最大的问题却是文官不懂军事,大宋有的是驰骋疆场的大将,却没有能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文臣,这就是我对你的期待。”

说完,他目光极为锐利地注视着李延庆,仿佛看透了李延庆的内心。

.........

又和岳飞三人以及一众武科生员告别后,李延庆便急匆匆赶回到家里,张显还在等着他一起出呢!

家里已经收拾完毕,他和张显、秦亮三人骑马前去安阳县,菊嫂和喜鹊则回乡下老宅住一段时间,喜鹊原本想和小官人一起去安阳县,李延庆却不答应,没见过赶考的士子还有带丫鬟,最多带书童,丫鬟不方便不说,若被考官知道了,铁定不会录取。

喜鹊只得依依不舍和李延庆告别,跟随菊嫂坐牛车回乡下了,李延庆带上行李,三人骑马向安阳县而去。

此时已是十月的深秋时节,按照公历也是十一月了,天高云淡,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半空,却没有了几个月前的火燥,就像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虽然温和却缺少水分的滋润,空气里很干燥,风一起,到处尘土飞扬。

官道两边的粟谷也刚刚收割,田地里变得光秃秃一片,有不少孩童在地里寻找遗落的粟穗,远处汤水上的船只明显少了,还有两个月就是新年,奋斗了一年的船工和商人也到了收获季节,开始恋家,不再想出远门了。

官道上除了他们三人,还有几拨人和他们一样,也去安阳赶考的士子,虽然同是县学学子,李延庆却大都不认识。

进县学大半年来,他前期白天练武,晚上读书,后期更是几乎不去县学了,很少和县学其他生员打交道。

尤其到了最后两个月,其他生员都在千方百计找关系,打点门路,李延庆却整天闭门不出,在家刻苦攻读。

张显和秦亮却认识不少人,这时,他们经过两名骑马的士子身旁,张显认识他们,连忙上前去打招呼。

“张小弟,你太小了,才十二岁就去考解试,当心主考官以为你是来要糖吃的顽童!”

两名士子肆无忌惮地戏谑张显,目光却瞟向李延庆,他们与其说是在戏耍张显,还不如说是在针对李延庆。

李延庆不认识他们,但他们却个个认识李延庆,县试榜,年纪却是最小,着实令他们不服气。

张显脾气很好,笑眯眯解释道:“省试才有年龄限制,解试没有,再说我已通过县试,谁也不会说我是来捣乱。”

李延庆见他们两人看自己的目光不太友善,带有一种挑衅,便淡然一笑,不理睬这两人,不多时张显骑马回来,对李延庆笑道:“这两个都是京城太学生,曾是我兄长的同窗。”

李延庆这才知道,原来这两名士子不是县学生员,而是太学生。

“他们好像不用参加县试吧!”

“当然,他们都是天上的凤凰,一向瞧不起我们这些土包子,不屑与我们为伍!”

说到这里,张显的嘴角重重扯了一下,显然他刚才深切感受到了对方的傲慢。

不过张显一向好脾气,他又低声道,“今年从京城来的这帮家伙个个实力都很强,刚才两人都是今年中举的热门人物。”

这时,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李延庆一回头,只见刚才两名士子骑马追上了他们,他们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为一人对张显道:“原来县试榜在这里,小弟怎么不替我们介绍一下呢?”

张显无奈,只得给李延庆介绍道:“这两位学长是羑里镇的王文欢和杨羽,京城太学生。”

长得高的一人叫王文欢,个子稍矮是杨羽,两人都二十岁左右,模样长得都很英俊,不过在京城呆久了,自然而然地有一种骨子里都掩盖不住的优越感。

“你就是李延庆吧!”

王文欢语气傲慢道:“我在县城看过你的试卷,做得还算可以,不过汤阴是小地方,你那卷子若拿到太学去,估计会被别人拿去当茶托子。”

李延庆笑了笑,文人相轻,自古如此,只是这些人拼命贬低自己,又有什么意思?

“那是!小弟才疏学浅,只是侥幸上榜,若是两位兄长参考县试,小弟恐怕连乙榜上不了。”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两人面面相觑问道。

“没什么!”李延庆一本正经道:“小弟属牛,下面风太大,恐怕小弟在榜上就挂不住了。”

旁边秦亮‘哈!’地笑出声来,王文欢和杨羽气得满脸通红,狠狠瞪了李延庆一眼,不再理睬他,两人加快马,向北奔驰而去。

张显却有点担忧,对李延庆道:“太学这次回相州参考有四十余人,兄长得罪这两人,就等于得罪了整个太学帮,只怕县里不安生啊!”

李延庆淡淡道:“出趟门真不容易,怕这又怕那,现在又怕得罪人,索性回家种田,一辈子不离乡,那就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一步一十年 特种军医在都市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维多利亚的秘密 特种军医在都市 狂魔 惊悚之书 弃婿当道百度百科 沧海扬帆 一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