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话唠(2/3)
昧,你们会骂我变态的。
尹洙要是痨病,唐奕还怎么救?汝南王要是不夺位,全书除了一条强宋线再无一物,朝堂上死气沉沉跟灵堂似的,你们看着不烦吗?
.....
下面再分站说说看到一些评论的观感吧..
先说起点。
起点其实没什么可说的,读者之中大能太多,一般没两把刷子也不会来评论区吐槽,就算有,也是粉丝值看盗版的。
评论最多的不是挑小毛病,而是对一段剧情的喜好。
怎么说呢?还是举例子吧。
曹觉的支线,这段一致叫好,可惜跳订严重。为什么呢?网文养成的习惯,只看主角,很多人等不到那个**就跳过去了。
再比如,汝南王的剧情,还是很多人看得不爽,要我快点结束。
说心里话,我也不想写。
曹觉那段和汝南王的剧情是我写的最慢的两个地方,一小时5字,从早坐到晚,憋出来两章,还让人说我找理由,更的慢,何苦呢?
可是不行,必须写!
一本书,有皮、有骨、有血、有肉,你们认为爽的地方,是书的皮囊脸面,好写,往倾国倾城上画呗。
但是,真正支撑一本书,或者说粘住你们的却是骨架!
不说别的,曹觉的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了,吐槽群入群的验证问题是:除了主角,你最喜欢谁?
人气最高的,就是曹老二。
一年之后,可能这本书除了主角,你就能记住这么一个人了,这就是他的作用。现在不喜欢正常,但是,他会在后面的情节不断地给你提供思考空间。
汝南王这一段也是这个道理,现在不喜欢,以后你会想。哪怕你们恨他,说心里话,也比你记不住他要强。
所以,遇到这种情节别急,山势起浮方现真美,平铺直叙,一定长远不了。
.....
再说qq阅读。只有一个人的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位兄弟说:
“我对宋史不是特别了解,但是纵然宋朝皇帝各种仁慈,但也挡不住权臣当道吧?你一介小民火崛起,然后还敢大方谬论?尤其是宋朝大臣什么时候变成实干家了?主角那样讲学竟然有一大堆人去听?还做笔记?宋朝大臣要真这么忧国忧民,宋朝早就一统天下了”
以上是原文。
先,这和皇帝仁不仁没什么关系,第一他是主角,要破局,而且是北宋的局,就不能按常理出牌。再者说,高大上,伟光正的角色写的人太多了,换换口味也好。
第二,如果一个人能平白给朝廷贡献三分之一的税收,换了哪个皇帝都得惯着。当然,别是唐皇、汉武、朱重人环境、操守、只尊大义、没有党争有关,除了对武人这一点上有点操蛋,别的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不要看小说里,或者网上所谓的评论贴,你就自己想想,一帮文人,光靠嘴皮子就保了北宋百年无大战,以当时的国际环境,真的不容易。
至于一统天下....你可能不知道,南北宋的北方异族,和汉唐、明清是不一样的。记得看过一个统计,北宋之初,全世界的国家排名,大辽是第一位,国力比大宋强的多。别看后来大宋比辽富,但是军制的原因,实际上也和辽差不多。
这有点像,现在的华国和毛子,统一?哪那么容易。看小说行,实际情况太强了。
这里多说一嘴。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后清’,也有人说是‘后明’,其实...我们生活的意识形态最接近的是‘后宋’。
不光文化传承,方方面面宋是最接近现代的。
有些人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回了古代,普通百性连人都不是了。总拿明清的奴才主子那一套来往大宋里面套,真的套不进去。
开书的时候有人说,和范仲淹论国事...不想活了!骂权贵...不想活了!救曹觉殿上飚...不想活了!好吧,殿上飚是有点疯。
总之,唐之后到在理学出来之前,甚至是大兴之前,百姓还是敢说话的,人民还是平等的。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句两句说不完,有兴趣,加群,语音跟你们聊聊。
这么说吧,别说唐奕和范仲淹论政治没事,庆历六年还是富;知道一点儿的,赵允让,苗妃上哪知道唐奕大牛的?
赵允让脑残?告诉苗妃,你女婿是大牛人。而且,文里我说过一句话,大家应该是没注意到,福康先是赵祯的女儿,然后才是她苗妃的女儿。唐奕又和曹家走那么近,正常的政治思维你们懂的,屁的丈母娘,利益面前狗屁不是。
欧阳修和王拱辰还是连翘呢,妻子是亲姐妹。庆历的时候不一样各挺一头儿,斗的不亦乐乎?
说到欧阳修,这真是个很好的例子,这货让亲戚坑了不止一回。丈母娘在政治斗争里,真的是一点分量都没有。
还有说,不明白汝南王为什么扶正皇长子的,汝南王造反造的无里头的..我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调教大宋】最新更新章节〖午夜话唠〗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62/26292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