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轿子直接来到府衙,从角门进去后,一直到二门才落地。
二门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子,看到况且就上来行礼道:“况公子,老爷在后堂等您哪。”
“小兄弟,你认识我?”况且看这孩子稚态可掬,顿生好感。
“是那天考试时认识的,你不认识我,我是老爷的书童。”小子说罢,就在前头领路。
“书童?”
况且心里想着,可能是练大人府上的家生子吧,不然不会买这么小的孩子做书童。
他还是第一次来府衙,前面大堂是什么样他没见过,不过后面跟正常大户人家差不多。穿过庭院后,又走过一趟房屋,这才到了府衙的后堂,实际就是内宅。
到了这里,就看到练达宁和一位中年妇人并肩站立着,两旁雁行排开十几名丫环婆子。
“况且,这里。”练达宁打声招呼。
况且一进来,所有人的目光就都盯在他身上,练达宁这一声喊,这些人盯的更紧了,好像要从他脸上掘出金矿来。
况且感觉身上脸上快被这些目光灼穿几个洞了,他强抑着窘迫,快步低头走过去,来到练达宁身边躬身施礼:“弟子况且见过老师。”
“免了,况且,见过我夫人,就是你师母吧。”
况且急忙双膝跪地,大礼拜倒:“弟子况且叩见师母。”
“快起来,快起来,这可使不得。”况且身边的夫人急忙让几个丫环把况且拉起来。
况且见到练达宁可以不跪不拜,可是师母如母,就得跪拜了。
练达宁夫妇两人都穿着家常衣服,官服只有正式场合或者接待上司时才穿,练达宁经常升堂审案也只是便服。
明初,太祖皇帝号令天下恢复汉人衣裳,其实也就是掀起汉服运动,其实只是恢复的唐装,跟真正两汉的衣服还是有很多区别。
一般士人穿的常服跟道袍差不多,成为直缀,圆领右衽,腰身束带,衣摆明初时只是过腰,到了嘉靖年间,基本过膝了。一般官员所谓的便服也就是这个服饰。
明朝的官服称为补服,又称常服,在衣服前胸后背上各有一块方形布块,上面用金银丝线绣着各色图案,这布块称为补子,到好像后来军人的肩章绶带,是用来标明文武品级的。网§ ??
文官的补服绣的是飞禽,武官补服上绣的是走兽,文武两途大致如此。
明人自己解释这种制度的含义时说:“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心中是否这样想,就不得而知了。
若要区分官员的品级,从飞禽走兽的形状可以得出答案。
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房四宝外还有各色古玩,虽然称不上宝物,却也都有些年头了。
四壁悬挂一些字画,倒是没有古人真迹,而是当朝一些著名书画家作品,只有正中一幅中堂是王守仁手笔。
这点倒是和陈慕沙相同,两人都悬挂着自己祖师手书的中堂,似乎也标明了自己的门庭。
“老师唤弟子来何事?”况且在一张杌子上侧身而坐。?? ? 人自杀,不是服毒药就是用锦绫悬梁,宫廷中也是常用这两种办法赐死。
隋唐时,隋炀帝、杨贵妃都死在三尺锦绫下,比之刎颈自然文明多了。悬梁的死相,并不像聊斋上描述的那样狰狞,而且少了一身的血迹。
西晋时赐死后宫妃嫔的法子最为昂贵,是用金酒。这可不是什么上等陈年好酒,而是装满了金沙的酒,人喝下去后,金沙就会把胃坠破,造成无可挽救的胃出血,须臾即亡。晋惠帝的贾后惯用此法杀人,自己最后也死在这种法子下。
让练达宁惊诧、大为不解的,不仅是死法,关键是这四个人全无自缢的原因,即动机。据邻居讲,这一家人平日里最为恩爱祥和,家主是个丝贩子,常年在外贩卖茧丝,赚的钱虽不多,也足够一家人的温饱。
这家还有一个长子,是个秀才,出外做馆,就是到富人家里给孩子当塾师。长子已经有三年没有回乡,倒是常有书信捎来。每年把做馆的几十辆银子也托人捎回来。所以事时,家中只有四个女人。
“老师,门窗有没有损坏的迹象?报案的人毕竟要进入室内才能现的,他是怎么进去的?”况且听到这里,插了一句。
况且读过不少密室杀人案的侦探小说,基本都是设定的,不可能是实际生活中生的,如同围棋的珍珑,是精心制作出来的,而不是在实战中下出来的。
门窗是否损坏很重要,它是外人闯入加害死者的直接证据,如果门窗完好无损,而且都是插上闩的,方能定性为密室杀人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