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梁城(1/3)
所谓“天下财物,皆出魏国”,这句被官员与商人们传诵的话,早已变成了“天下财物,皆出大梁”,魏国都城的繁华,并非是能够想像得到的,所谓的日进斗金、摩肩擦踵、熙熙攘攘,都没办法形容这座城市真正的气象——
十步一楼,百步一坊,精致的木楼团簇在一起,排成整齐的四方形的坊,而这样的坊又依照纵横街道的分布,一个个整齐地排列起来,尽管号称七十二坊,但若是从城楼俯瞰下去,纵横坊数一乘起来,又何止七十二这么少?
或许在其他诸侯国的首都,城门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理所应当会禁止平民百姓入内,何况从城墙上可以俯瞰整座城池,若是被想要搞破坏的间谍登上此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但魏王却是一个异类,不仅将这种军事重地开放给游客观赏,并且还让游客居高临下眺望远方的王宫,据说曾经有许多老臣抗议这个政策,在大殿外拍成两列磕头磕出血,原因是这王宫被居高临下俯瞰违背祖制,但老臣们磕头磕了一整天,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冷眼旁观的卫士,不要说魏王了,连个使者都没看见,受到冷落的老臣们立刻悻悻而归,只能作罢。
这观景台有着木质顶棚,平时能遮风挡雨阻隔烈日,而战时则能够抵挡数下投石机的攻击,给城墙上的士兵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谓是一处多用,或许这也是魏王坚持要修建这个观景台的缘故吧。
“这个传说怕是杜撰的吧。”苏秦牵着初晴的柔荑细手,在城墙上的观景台游览着,“听起来倒是还有那么几分有趣。”
“公子好兴致啊。”初晴笑吟吟道。
“初晴你有所不知——”苏秦伸手(本来苏秦是想要拔剑的,但是在进入大梁城的时候,长剑便已经被没收了)指着底下星罗棋布的楼坊与纵横交错的街道,视线远远凝望着远方那规模宏伟的宫殿群,“这大梁城的营造,乃是仿造后世的......呃,天选者所居住的神界的长安城而成,相当于是把传说中的城市搬运到了现实当中来,因此才值得一看。”
“原来如此。”
初晴听着苏秦认真的解说,不由得心生顽皮,看着四下无人,便忽然凑到苏秦的脸上,小小地亲了一口,苏秦的脸刷地一下变得通红滚烫,视线在远方打转,根本不敢与身边的初晴对视。
“真是的......”
游览了观景台,俯瞰了大梁全景之后,苏秦吩咐初晴去洞香春——安邑白氏所经营的那家天下闻名的酒家,如今则在大梁城开了分店——寻找一个舒适的房间,而苏秦则独身前往王宫觐见魏王殿下。
一路上行人商贾熙熙攘攘,更有许多巨商在城中定居,或许魏王决意迁都到大梁城的另一个原因,便是这安邑城有大半产业都是白氏,王宫安置在内部反而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因此才迁移到这里来。
从中央通衢一路前行,大量凌驾于空中的楼阁吸引了苏秦的注意力——那些便是只能在后世见到的过街天桥与商业中心!
当然由于时代受限,这里的商业中心最多只能够造到三四层,不然的话狂风暴雨一吹拂,这种缺少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的高层建筑自然是摇摇欲坠了,但格外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楼阁的顶层时常可以看到手持弩箭和长戟的士兵的身影,而大梁城墙上的塔楼也类似这样的营造,上面同样有士兵站岗,给人一种士兵已经居高临下监控了整座大梁城的感觉。
听店家说,以前曾经有秦国的密探溜进了安邑城,还杀了人,最后又逃之夭夭,因此才用如此严格的安保措施,有了这些士兵之后,街上就少了许多造次的人,而那些在通衢上奔驰而带来飞扬尘土的马车和马匹,更是不敢飞扬跋扈,否则的话一发入魂的弩箭直接钉在马头上,到时候这种巨额的损失就自己哭去吧。
看着这样宏伟的城市,苏秦不由得感觉到一阵自身的渺小,同时也为周朝的羸弱而感到心痛不已,若是周朝处在颠峰时期,这样的盛世景象理应出现在洛阳城才对,怎么会让一个小小的魏国抢了先呢?
苏秦暗暗感叹着,朝着魏国王宫走去——
出乎意料的是,魏国王宫的外围也是对游客开放的,游客甚至能在花园的外部转悠,也能够观赏议事的大殿和祭祀的场景,若是忽略了那些森严的卫士,苏秦真的有一种逛后世故宫博物院的感觉——当然了,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之下,任何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和随地乱扔垃圾的游客,不管富贵贫贱,都先拖去城外的工地或者是采石场劳改半天,因此游客们也倒是秩序井然,没有后世的种种乱象出现。
更让苏秦赞叹的是,这魏国王宫有专用的通道,若是有事情想直接觐见君上的,直接从通道走过去便可以,而走过去的条件也不寻常——
如果是寻常百姓要申冤起诉,则有专门被成为“信访办”的机构处理此事,若是这名百姓依旧坚持要觐见君上,那么便可以加入排队的队列,而居住在大梁城的费用则由国君来出,魏王每日都会抽出数个时辰来审理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
如果是游学士子要来游说君上,那么同样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突如其来的国君生活】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二章 大梁城〗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75/27568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