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3/3)

关的关系,士委只能对于某个问题建议或质问,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处理,士委开会必须由党代表参加,等于一个政治顾问的性质。在非常时期党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这又有效地防止了极端民主化在部队蔓延。部队缩编的同时,部队中的党的组织结构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总结经验教训,在部队各级都设立了党的组织,班设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这是一个重大的创造,它对于党整合军队并在军队中顺利实现自己的意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对调整军队和党组织结构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作了肯定,他:“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制度发端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军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设有党代表和政治部。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将党代表制度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创造,从而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三湾改编后,军队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组织书记,专做连以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党代表制度就使得人民军队中各层级逐步形成了双首长负责制。“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同时要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而连长在政治上却不易有这样大的作用。”在军队中实行党代表制度,实质上就是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整合,有效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特别注意了在班长、战士中发展党员,这样党和士兵群众的联系便更加紧密了,大大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这一新兴事物给当时的士兵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十年后他们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然记忆犹新。曾经担任过士兵委员会主任的宋任穷:“我在营里担任士兵委员会主席,士兵委员会是选举产生的。按选举名额,由连里选出一些委员来,三个连的委员组成营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没有设立什么机关,没有专职办公,只是遇事开会研究。士兵委员会是党代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士兵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放在连里面,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经济。那时来自旧军队的军官很多,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严重,士兵委员会就同他们那种旧习气作斗争。”自从实行了民主主义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众的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明显加强了。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最后是部队缩编。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全团缩编为七个连,五百多支枪。第一团辖第一营和第三营,缺第二营,每营编三个连,另单独编有一个特务连,也叫第四连。团直属队有团部、政治部、辎重队和卫生队等单位。革命动摇分子师长余洒渡的权力被架空,同时,原有的军官队也被取消。改编后,第一团团长是陈浩,团副是韩壮剑(原名韩毅),参谋长徐庶;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党代表何挺颖;辎重队队长范树德;卫生队队长王xx,党代表何长工。特务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在率领起义军南下途中,经过调查研究,选定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作为部队的立足点。10月初,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宁冈县古城。前委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初步总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研究建立根据地和对井冈山地区的农民武装袁才、王佐采取团结改造方针的问题。会后,******于10月6日在宁冈大仓村和袁才接触并建立联系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盘旋打游击。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时,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而秋收起义时,中国**则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号的武装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诞生了我军第一面军旗。秋收起义余部通过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由此发端。这个制度也是此前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新制度。正如罗荣桓生前所言,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开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向农村进军,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借此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渐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走入井冈山,秋收起义部队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长征】最新更新章节〖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0/307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