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田头遭遇(1/2)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
他大笑着,高兴地飞旋着跳了起来。{首发}
正在这时,一辆大卡车“吱”的一声,停在了钱兴祥的身边。
那驾驶员打开车门,探出身子,看着钱兴祥开口刚要怒骂,一边的钱兴祥这时也吓傻了,傻傻地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一个男的红卫兵见状,立即上前来护住了钱兴祥,朝着那满面怒气的驾驶员微微一笑。
因为那时候的红卫兵是革命将,谁敢招惹?那驾驶员见状,也就只好悻悻地开走了。
“弟弟,以后可得心点啊。”那个红卫兵大哥哥看到那辆车子开走了,就微笑着对钱兴祥道。
然后,他又走入队伍里面,跟大家一起向前面走去了。
钱兴祥则是傻傻地站在路边,看着渐渐远去的那支红卫兵的队伍。
这以后,钱兴祥也参加了红卫兵组织,只不过他们没有去搞串联,因为那时候,**已经发出了“复课闹革命”的号召。
因此,大串联也就已经在全国停止了,全国所有的学校也都开始正式上课了。
一根烟吸完了,钱兴祥也从回忆中回到了现实。
傍晚的时候,钱兴祥刚刚从外面来到自己家的前面,一队学生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样板戏的歌曲走了过来。
这时,他们正在唱着“红灯记”里李玉和的一段唱腔:
提篮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看到钱兴祥走了来过来,队伍中一个大个子的孩子就叫道:“兴祥叔叔,你好。”
“同学们好。”钱兴祥也微笑着向他们问好。
这就是当时最盛行的晚呼队。
所谓的晚呼队就是把每个一条线上的自然村里的孩子们聚集成一个队伍。专门有一个人(队长)专门负责,带着他们从学校里出发,一路走到最后的一个村子里。
沿路不是唱歌就是呼“**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这样的口号。
其实这样的晚呼队倒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能保护学生们不随便在放学回来的路上玩耍,以防止发生意外的事故。
转眼之间,花开花落。
又到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围海造田的时候,也是每年一度征兵的时候。
这一天的上午,钱兴祥在大队部里写好了宣传冬季征兵的标语后回到了家里,刚好是中午吃饭的时候。
一家人正在吃饭的时候,钱兴祥的表弟吴传扬走了进来。
“三爹,今年征兵我能去吗?”吴传扬一进来就直截了当地道。
“传扬,吃饭了吗?来,坐下,一起吃饭。”钱兴祥的妈妈看着自己的这位外甥道。
“噢,当然可以了。只要你身体好就行。”钱东照看着他道。
“三姨娘,我已经吃过了。那好,三爹,我明天就去报名。”吴传扬激动地道。
“嗯,去吧。”钱东照看着自己的外甥微笑着道。
“那三爹,我去了。”吴传扬着就飞快地走了出去。
晚上,一家人就坐在一起闲聊着,钱兴祥忽然联想到自己平常听到有人自己的爸爸不是这里的人,不是爷爷的亲生儿子。
当初听着是半信半疑的,这时,他忽然想到想从自己的父亲的嘴里得到证实。于是就微笑着问道:“爸,我听您不是爷爷的亲生儿子,这是真的吗?”
“嗯。是真的。”钱东照微笑着道:“怎么啦?”
“爸,能不能把您的事跟我们?”钱兴祥看着自己的爸爸道。
“爸,您喝茶。”这时,陈玉莲已经悄无声息地端来了一杯茶,放到钱东照的面前轻轻地道。
东照着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脸上原来的笑容也就变得黯淡了下去。
“俺的话可多着哪,从哪里起呢?”钱东照看着钱兴祥他们问道。
“爸,您喜欢从哪里起就从哪里起吧。”钱兴祥看着自己的爸爸道。
钱东照想了一想道:“其实,我的老家不是这里。我是从八岁的那年来到这里的。我的老家在一个叫双横的地方。
家里有好多的兄妹,父亲有体弱多病,不久就离开了我们,只剩下妈妈和我们这一大批的儿了。
大姐在我刚刚一岁的时候,就嫁到了镇上的一户人家里去做童养媳了。大哥也因为家里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就跟着其他的人一起逃荒到了外地,后来就在江苏吴江落户了。
余下的几个姐妹不是饿死就是病死了,最后只剩下我和二姐。二姐现在还在本县的双横村。
那年我八岁的时候,家里再也无人能照料了,二姐为了让我有一条生路,就托人四出给我寻找要收养孩子的人家。
后来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你爷爷家因为自己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火红的年代】最新更新章节〖第27章 田头遭遇〗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1/310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