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变通(1/2)
李俪君劝林九郎,做事要懂得变通。这话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
她总想着两年后的天宝战争,鲜于仲通领兵与南诏作战,惨败而归,折损了几万唐军,所以盼着能换一个比鲜于仲通更会打仗的将领来。>
可如果天宝战争压根儿就不会发生,就算鲜于仲通这个军事草包一直坐在剑南节度使之位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天宝战争是如何发生的呢?她在一二百年前做的唐史笔记上有记载,是因为时任云南太守张虔陀作死之故。他对南诏王阁罗凤苛索无度,还侮辱其妻子,又在朝廷诬告阁罗凤,并联合其异母弟,打算让后者替代阁罗凤成为南诏王,所以阁罗凤忍无可忍,出兵姚州,把张虔陀给弄死了。>
杨国忠正谋求军功,好进一步往上爬,所以借机让鲜于仲通带兵出征南诏。最初阁罗凤还有些怂,想向鲜于仲通求和,鲜于仲通傲慢地拒绝了,一定要打一仗,结果全军覆没了,只有他逃了回来。>
再过两年,大唐再次出兵南诏,本来是想要一雪前耻的。然而这一战又是杨国忠私心促成,强征士兵入伍,唐军士气低落,又水土不服,再次大败。>
两次出兵南诏都落得惨败的结果,大唐腹地的精兵强将折损惨重,失去了二十多万兵力,边军实力从此压过了中央,安禄山便趁虚而入,掀起了安史之乱。>
大唐从此失去了对南诏的控制。南诏改投吐蕃,直到几十年后,才重新归唐。>
李俪君知道,史书上的记载,并不一定都是真相。虽说南诏王阁罗凤立下了《南诏德化碑》,列举了张虔陀的许多罪名,声明自己叛唐是不得已而为之,可那只是他单方面的说法。有后世史家分析,当时南诏四处征战,意图扩大领土,阁罗凤也有野心,想要摆脱唐廷的控制。南诏的动向引起了大唐的猜忌与不满,反过来又设法遏制阁罗凤,一度想让其异母弟上位取而代之,这才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南诏没有阁罗凤说的那么无辜,当然,张虔陀也确实爱作死。>
没有张虔陀的所作所为,大唐与南诏之间即使有矛盾,可能也就是小打小闹,阁罗凤还不至于有胆量公然叛唐。可张虔陀的恶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也就成为了两次天宝战争的导/火/索。>
李俪君觉得,她可以试着铲除这根导/火/索。看林国公那耿直脾气,就跟张虔陀不是一路人。若换他坐在云南太守的位置上,第一次天宝战争还会发生吗?>
哪怕南诏迟早会跟大唐有一战,至少别在这六年内。大唐内地多保留一些兵力,也别让安禄山那么容易就攻陷两京。至于以后的事,李俪君暂时还顾不上。>
她提出了建议后,就闭上了嘴,认真借着车厢内昏暗的灯火,观察着林九郎脸上的表情,看他对这个提议是否有抵触之心。>
林九郎只是眨了眨眼,慢慢坐直了身体,看着李俪君,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话:“云南太守之位?”>
李俪君点点头:“云南太守之位。官位肯定没办法跟节度使相比,地盘也小,可也算是一方大员,独掌一地军政大权。这个位子需要跟南诏打交道,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打仗的,但又不能行事莽撞。因为我们大唐对南诏,素来是交好的同时又要加以限制,不能让他坐大,但更不能让他投向吐蕃。这个分寸可不好掌握,一般人是做不好这项重任的。>
“再加上云南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你阿翁还有你家里人未必能适应。那地方离剑南道太近,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就算从前与你家无怨,如今知道你阿翁差点儿就抢走了他的官职,也肯定要想办法给他穿小鞋。如此种种不利之处……你们家不想要谋取这个职位,也是人之常情。”>
林九郎抿唇笑了笑:“虽有种种不利之处,可正因为如此,反倒不会有什么人跟我阿翁争。我记得现任云南太守是谁,张虔陀,他原是姚州都督,在位多年,因为熟悉当地风俗人情,才在今年升任了云南太守。”>
这就意味着,此人背后没什么厉害的靠山,不会有人象杨钊护着鲜于仲通似的护着他。林国公怎么也是位国公,哪怕圣眷大不如前,又得罪了权贵,也照样比张虔陀强十倍。>
林九郎已经迅速想到要如何为祖父谋取新职位了:“张虔陀的名声不大好,若真有心要拉他下来,大小罪名随便一抓就一大把。等他贬了官,我阿翁再将人要回来做个辅佐,也不怕无人熟悉当地民情。倘若他不顺服,那就把人踢一边去。我阿翁在军中威名赫赫,不愁找不到顶替他的人。”>
当然,云南太守之位的品阶太低了。这对于林国公而言,只能算是个过渡的跳板,让他能尽快摆脱目前的窘境。等他到了云南,稳住南诏,再找机会联合南诏,与吐蕃打上几仗,军功就到手了。到得那时,他再谋求剑南节度使之位,鲜于仲通又哪里是他对手?!>
李俪君见林九郎是真心赞同自己的建议,便笑问他:“云南太守之位,你们家应该有把握弄到手吧?”>
“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玄妙大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章 变通〗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17/3179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