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师徒起争(2/2)

的两首偈语,为师亲去看过,确实发人深醒,京中高僧皆赞你深具慧根,你来京城不满一年,名声已广为人知,为师不明白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车胤目光炯炯地逼视着杨安玄。

杨安玄拱手道:“车师知杨家因家祖投靠桓司马不为会稽王所喜;家父迁任新野太守之事又得罪了中书令王国宝;年前华林园赏菊弟子又与琅琊王家结下怨隙。”

车胤眉头微皱,杨家的处境他知晓,确实称得上满朝皆敌,而且究其原因不能怪杨家。

就拿华林园之事来说,王纯之有意陷害,总不能让安玄不反抗吧。

“弟子也想安静地国子学中读书,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入学之时便有人挑衅,车师亲见;紧接着弟子为助淑娘在酒楼与刁云结怨,引来两学较艺;然后是南篱门外遭人暗算,华林园中王纯之有意陷害,弟子若不求名,恐怕更难在京中安身。”

车胤很想对杨安玄说声“有为师在,尽管安心读书”,然而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波谲云诡,杨家得罪的是朝中顶级门阀,自己确实不敢说护杨安玄无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弟子此次回堂邑过年,见家父鬓角染霜,尚书省、中书省轮番苛责,家父疲于应对,已萌退志。”杨安玄慨声叹道。

车胤怒哼一声,道:“重臣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借公事泄私愤,老夫要上奏天子,请天子明辨是非。”

杨安玄冷笑着反问道:“车师,你认为有用吗?”

车胤一滞,随即沮丧地垂下手,天子耽于酒色,朝臣们都难见其一面,自己等闲哪见得到天子。

至于上疏,尚书省、中书省焉能让不利于他们的谏书被天子看到,就算天子看到,恐怕也只是一笑了事。

杨安玄沉声道:“淝水大战之后,朝庭耽于安乐,已无收复故土之心。秦、燕、代等国虎视我朝之心从未止歇,燕国之所以与我朝签订和约,只不过是想先平定代国再全力南下。”

“这几年北方争斗不止,本是我朝的北伐良机,可惜朝中居然无人提及,可悲可叹。”

听到杨安玄的感慨,车胤脸一红,其实他内心里也不愿战事再起,恐怕京中绝大多数人都同他一样。

建康生活安逸富贵,世家奢靡耽于游乐,北伐还都只是谈经论玄中侃侃言辞,包括天子、会稽王在内,满朝文武皆思苟安。

“弟子曾乔装前往长子城,沿途看到流露在北地的百姓有如牛马,被胡人随意责打甚至砍杀。”杨安玄语气沉重地道:“从那时起,弟子就不再想着穷经皓首成为一代大儒,而想学桓司马那样率军北伐,救民于水火。”

“什么,你想仿效桓温桓司马?”车胤惊声道。桓温虽然已逝二十余年,但朝庭对桓家仍多有提防,司马道子曾说过桓温欲做反贼,虽是酒后醉言,但谁都知是酒后吐真言。

杨安玄坦然道:“北伐之心相同,但司马存有私心,弟子却一心为国为民。”

车胤眼中闪过惊疑,他知道杨家父子骁勇善战,手中族军是百战之师,若不加以扼制,恐怕将来会像桓家一样难制。

朝庭对杨家有所猜忌,所以天子和会稽王才会分杨家三兄弟于三地,默许尚书省和中书省刁难杨佺期。

看着雄姿英发的杨安玄,车胤心中翻起烦躁,道:“人各有志,为师亦不好强求,但愿你牢记今日所说,所做所为皆是为国为民,你若为祸天下,为师纵在九泉亦不得安生。”

杨安玄恭声道:“弟子谨记车师教诲,绝不敢忘记初心。”

车胤意兴阑珊地挥挥手,道:“你志不在学,为师亦无可教你,你且去吧。”

杨安玄感觉车胤话中之意,似乎有将自己逐出门墙之意。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杨安玄也不好多说,起身来到车胤座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这才起身离开。

车胤闭着眼,听着脚步声逐渐远去,良久才睁开双眼,发出一声长叹,自言自语道:“安玄,好自为之。”

走出车府,张锋牵着马迎上前。杨安玄没有立即上马,而是回望了一眼车府,“临湘侯府”的匾额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此去之后怕再难踏入门中。

(本章完)

7017k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扬锋汉起】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零五章师徒起争〗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18/31820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