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谁能想到(1/2)
“殿下,要不要给陛下去一封信?”>
常言陪着李承乾到了居住的寝宫前面,请示了一句。>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回道:“不用,这事是拯哥儿办到的,要奏禀父皇,也该由他上表,明天等他醒来再说吧。”>
“是,老奴明白了,那老奴告退。”>
常言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这是一份功劳,甚至可以说是一份大到没边的功劳。>
李世民让张拯来晋阳的任务,只不过是替他揪出那些藏在暗处搞风搞雨的神秘人。>
现在不过是到晋阳的第二天而已,张拯现在主线任务还没有完成,反而替李世民将太原王氏收入了麾下。>
有了这份功劳垫底,哪怕最后张拯的任务没有完成,李世民也只会更看重张拯。>
因为和太原王氏的投诚比起来,能不能揪出那些神秘人,反而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李承乾的意思就是,既然功劳是张拯一个人立的,那么就算要表功,也应该由张拯一个人上奏。>
现在谁都知道常言是李世民安插在晋阳钦差队伍中的一双眼睛,李承乾的言外之意,就是不希望常言插手。>
“走吧。”>
李承乾挥挥衣袖,踏入了自己的寝宫。自有其他宫人侍女为李承乾宽衣洗漱。>
听得李承乾的指令,常言弯腰行礼后隐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见。>
……>
第二天一大早,还在睡梦中的张拯就被李承乾叫醒了。>
李承乾仔细询问了张拯昨日里去太原王氏的经过,以及如何与王渊那老狐狸斗智斗勇。>
张拯则是一脸嘚瑟为李承乾讲述自己是多么英勇睿智。>
毕竟,能和王渊这一级别的对手交锋,最后还能得偿所愿的人,可以说是如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也就是张拯,身兼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大唐皇家学院的牵头者的身份。>
换一个人来,脸皮稍微薄一点可能连王氏的大门都进不去。>
所以就以这事儿来说,确实值得张拯骄傲。>
“接下来就是安心等王氏的消息就好,这个事情,我估摸着他们内部也得消化好几天。>
况且,王氏也不止晋阳这一支,还有祁县那一支。>
不过我预测,最多三五天,王氏必然会给我们一个答复。”>
张拯和李承乾出了晋阳宫门,来晋阳的当夜,淮安郡王李神通去世,张拯没赶上李承乾去吊唁。>
现在出城自然是去往王府,毕竟这晋阳张拯来都来了,知晓一位郡王去世了而不去吊唁也不太好。>
两人身后跟还着上百位乔装打扮过的将士和宫人侍女。>
李承乾出行的地方,总是少不了常言和严松的。>
他们一个是李世民明令贴身侍候李承乾的太极宫前内侍,一个是晋阳宫留守少监。>
李世民不在,李承乾就是他们的主人。>
所以,两人的身影自然是寸步不离的跟着李承乾。>
两人没有选择骑马或者坐马车,一方面李神通的府邸距离晋阳宫也不算远。>
另一方面就是,毕竟是去吊唁一位郡王,步行以示尊敬。>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淮安郡王李神通的灵堂前。>
李神通到底也是一位王爵,葬礼自然不可能太寒酸。>
李神通薨于晋阳宫后殿,但葬礼却是在位于城北的淮安王府举行。>
张拯放眼望去,整个王府都陷入了一片悲切之中。>
与房玄龄不同,李神通的遗体没那么快下葬。>
还需要等待长安来人,宣布死后的哀荣,以及用什么规格下葬,还有爵位如何袭承等等。>
今天距离李神通逝世才第三天,晋阳距离长安的路程,即便是直线距离也超过两千里。>
报丧的人就是昼夜不休八百里加急,这会儿也最多到蒲州。>
再加上长安来这里的路程,最快也还得要半个月。也就是说,李神通的遗体至少需要停灵二十天以上。>
而李承乾,现在作为身在晋阳的李氏宗室里身份最高的人,每日里来拜望一下这位逝世的叔祖,乃是应有之意。>
但李承乾的身份是太子,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君,李神通是长辈,但也是臣。>
所以李承乾来,也就是走个过场,上个香烧点纸之类的,倒也没人真的敢叫李承乾来为李神通守灵。>
李承乾和张拯无视了其他宗老投过来的哀怨眼神,为李神通的灵位点上了一份香烛之后,也就出了淮安王府。>
就那些宗老,李承乾现在连多看一眼都兴致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极品纨绔】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谁能想到〗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21/32114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