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渠竣工,前往偏远山区(2/3)
力为大家争取资源,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村民们闻言,纷纷投来感激的目光,有的人甚至眼眶泛红,低声啜泣。朱瀚见状,连忙安慰道:“乡亲们,别难过。我们是朝廷派来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一位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走了过来,她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二位公子,我家男人在外做工,家里的田地全靠我一人打理。若能有稳定的水源,我也能多种些庄稼,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朱瀚轻声问道:“大嫂,您家里现在种的是些什么作物?”>
妇人回答道:“主要是玉米和小麦,但这些年收成都不好,不是旱就是涝,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朱瀚沉思片刻后说:“大嫂,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大家种植一些耐旱耐涝的作物,比如高粱和豆类。同时,加强水利建设,确保作物在关键时刻能有足够的水源。”>
妇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我回家就跟男人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改种些高粱和豆类。”>
朱瀚微笑着点头,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大嫂,您回去和大哥好好商量一下,改种些耐旱耐涝的作物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回去后也会尽快将这里的情况上报给朝廷,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妇人感激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多谢公子,您的话给了我们一家子希望。我们一定会好好考虑,努力让日子过得更好。”>
这时,一旁的老妪也凑上前来,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公子,我们村里还有不少人靠编织为生,可近来丝线价格高涨,我们的手工艺品越来越难卖了。”>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转头看向朱标,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朱瀚温言道:“老妪,您放心,我们会将这个情况也一并上报。朝廷或许会考虑对这类纺织者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
老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那真是太好了!我们这些手艺人,就盼着能有条活路。”>
朱标在一旁补充道:“老妪,您不妨组织村里的手工艺人一起,形成规模,这样或许能更有议价权,也能更好地打开销路。”>
老妪想了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公子说得有理,我们确实应该联合起来,互相帮忙,共同面对困难。”>
随着夕阳的西下,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朱瀚与朱标知道,今日的走访已经接近尾声,但他们心中的使命却远未结束。两人与村民们一一告别,承诺会将他们的每一份诉求都带回朝廷,争取最好的解决方案。>
离开村庄后,朱瀚与朱标在回客栈的路上,继续讨论着今日的所见所闻。朱瀚沉声道:“殿下,看来百姓们的生活确实不易,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朱标点头赞同:“瀚王叔说得对,我们必须将这里的真实情况如实禀报给父皇,让他了解民间的疾苦,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回到客栈,两人立刻将今日的笔记整理成册,详细记录了每一位村民的诉求和建议。>
次日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洒进客栈,朱瀚与朱标再次踏上了微服私访的旅程。每多走一步,就能多了解一份民情,多为百姓争取一份福祉。>
这次,他们来到了一片更为偏远的山区。这里的百姓生活更加艰苦,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但即便如此,朱瀚与朱标依然坚持步行前往,希望能更直观地了解这里的情况。>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茅屋和贫瘠的土地。一位中年汉子迎了上来,他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和疲惫:“二位公子,可是远道而来?”>
朱瀚温和地笑道:“正是,我们乃行商之人,路过此地,想向乡亲们讨碗水喝,顺便看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
汉子连忙引他们到自家简陋的院中,从水缸中舀出两碗清水递给他们:“二位公子请喝,我们这里虽穷,但水还是管够的。”>
朱瀚与朱标接过水碗,一饮而尽,只觉甘甜解渴。他们放下水碗,开始与汉子攀谈起来。汉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们这里地薄人稀,收成一直不好。官府虽有赈济,但总是杯水车薪。”>
朱瀚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大哥,您放心,我们会将这里的情况如实上报给朝廷。同时,我们也会尽力为乡亲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汉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那真是太好了!我们这些山里人,就盼着能有位好官能为我们说说话。”>
朱瀚与朱标继续走访其他村民,每到一处都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难。一位老妪拉着朱瀚的手,泪眼婆娑地说:“公子,我们这里缺医少药,生病了就只能硬扛。您能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渠竣工,前往偏远山区〗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21/32135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