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帝王的宿命(1/2)
“官家,新版的纸币样本已经出来了,还请您过目”,陈实先一摆手,身后新任的户部尚书济北候季德申忙手托玉盘,将户部即将发行的新钞呈给了皇帝。只见新币通体金黄,一片灿烂夺人二目,钞票正面皇帝的头像更是熠熠生辉。>
“五百元的面值?!”,站在书案旁的的陆博思不由得惊呼了出来。他是上个月恢复“上班”的,眼见皇帝趁他不在大肆抓捕京城及各地的官员,陆博思感到自己再不出面,形势只怕会更加的愈演愈烈,甚至极有可能会危及到太子的安危。而就在此时皇帝也收到了陆氏实验室,开发出加特林的消息,尽管他还不知道这个具体叫做什么,但从获得的情报看,就能推断出是一件无与伦比的大杀器。>
这二人一个投鼠忌器,另一个则慑于威势,于是一拍即合都是稍作了一下矜持,随即就当做什么事都未发生一般,继续合作过起了“没羞没臊”的君臣生活。如今事态表面上已经平静了下来,各项中断的事情也逐步的在恢复之中,而重新发行新钞就成了朝廷重中之重的事情了。>
“发行如此巨大的面值,可有足够的保证?”,陆博思不待季德申回答,便抢先追问了一句。>
“不需要完全准备充足,只要准备金的七成到位就可发行啦”,皇帝在御座上代季德申回道,边说还一边把玩着新钞,显然对上面自己的头像颇为满意。>
“那发行的金额是多少?”,陆博思依旧不依不饶的问道。>
“先发行两兆,然后再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追加发行”,这次是季德申主动回答的,他要是再不说话就一点存在感都没有了。皇帝这时也过足了瘾,将新钞放到了书案上,抬头看了下在场的诸位大臣,然后向着新任兵部尚书赵进吩咐道:“军队这次加饷怎么个办法,你们兵部拿出个章程来,尽快交给朕”。>
赵进闻言忙躬身口称“遵旨”。他也是个皇族,不过受爵的级别不高,只是区区的“辅国将军”,因为走了皇帝的胞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礼亲王赵建良的门路,才在刘石山去任后,捞到了兵部尚书一职,为人才略有限但却是皇帝中意的人选,毕竟他要的只是奴才,只要听话就好。>
这边吩咐完赵进,皇帝又将眼光看向了吏部尚书胡宗宪,问道:“胡尚书,现在各部人员的配置都到位了吗,对了,你再安排一下对各省巡抚的考核,不合格的一律查办”。现在这位胡尚书已经成为文官集团硕果仅存的一品大员了。他是主动请旨亲手解散“行政会议”的,有此一番自然就成了皇帝眼中的“妙人儿”,于是当场就加封为广陵侯,双脚也算迈进了勋戚的圈子里。>
“遵旨,臣散朝后就着手安排,另外在京各部的官员,臣已与黔国公拟了一份名单,都是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命,还请官家过目”,说罢将手中新任官员的名册也呈了上去。>
皇帝接到当即打开,略略的看了几页就将名册扔到了书案上,用手指在上面不断地点戳着说道:“怎么都是宗室、勋贵的子弟,这样不行,拿回去回头吏部与安国公、黔国公重新再拟定一份,另外你们跟肃政署配合一下,对各部的低级官吏全部甄别一遍,合用的、没有大错的就继续留用吧,另外再从大学堂简拔一批毕业生,分发各部观政”,皇帝毕竟是多年的老军伍,事事都要留出“预备队”以防不测。>
他这边不断地吩咐,胡宗宪也如小鸡琢米一般不住的点头称是。皇帝看看该吩咐的都已经吩咐完毕,就点点头转身下了御座“卷帘散朝”了。>
在场诸位重臣见皇帝走人,也都纷纷做鸟兽散,可陈实先却被陆博思一把拉住,“黔公,这次增发新钞户部可曾认真做过核算?怎地增发的数目竟是上次的一倍有余”,陆博思刚才见皇帝故意岔开自己的提问,便觉得很不对头,所以趁着陈实先还没溜走,心下打定主意要将发钞一事问个明白。>
“做啦、做啦,是反复测算过得,陆大人请放心,户部那边是拍胸脯保证过的”,陈实先一脸郑重其事的说道,其实户部上下早都被肃政署清理一空,而季德申牵头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建的新户部,又是唯陈实先马首是瞻,他夹带里的人物塞进去了不知凡几,又哪里做得出什么精密的测算来,都是大家拍拍脑袋,再想想勋戚们的利益,就这样将方案“攒”了出来,其中讨论最多的也不过是隆武皇帝的头像,如何做的精致、美观而已。>
眼见这老东西说的如此肯定,但陆博思仍是将信将疑,索性紧跑了了几步将走在前面的季德申拦了下来,“季侯,方才黔公说的可属实?”,季德申也是一愣忙向着后面的陈实先看去,嘴里面不停地:“这个...,那个...,应该...”,极力敷衍着陆博思。>
“陆大人有点欺人太甚了吧,某家刚才已经给了你肯定的答复,为何还要纠缠季候?”,陈实先恼羞化为了一股怒气,一把拉过季德申借着自己找的“台阶”,溜之大吉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双城帝冕】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二章 帝王的宿命〗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331/33133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