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鼓动人心(1/2)

随着教导队的培训,梁洪手上终于有了可以堪用的军官队伍。{ <[,阳光透过舷窗照在女孩修长的颈项,耳廓在光线下分外晶莹剔透。突然,梁洪看见女孩精巧的双肩微微抽动,然后抬手用手背在眼睛上抹着。哭了?谁又招惹她了,房间里只有自己,虽然有那贼心,但却还没付诸行动。

“怎么了?”

他走到桌边轻声问,女孩抬起泪眼朦胧的小脸,递给他译出来的电文。这是从新加坡本地报纸上采集的新闻,内容是满清朝廷9月28日在菜市口诛杀戊戌六君子。里面一句话被女孩用更醒目的大字写出来,不同于其他娟秀笔迹,这段文字劲透笔端,透露出书写着当时的情绪激动。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句话后世曾被广为传诵,梁洪当然听说过,谭嗣同拒绝出逃,与友人的诀别语。

“他们算不算英雄?”女孩哽咽着问道。

“当然是,慷慨悲歌,用自己的鲜血警醒世人,比荆轲刺秦王更值得称颂。”

梁洪的语调也被感染得激动,轻声背诵出那流传更广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怜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虽然很多学者论证这是伪作,但他更愿意相信,这的确符合谭嗣同慷慨就义的悲壮。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好有英雄气概呀,这是你写的?”女孩一双泪眼盯着他看。

“不是,据说是谭嗣同被捕前遗作。”

梁洪不愿卑鄙地冒名,“他们的鲜血告诉世人,满清已经彻底朽化,未来更多的仁人志士将拿起枪弹,致力于武力推翻满清。”

舷窗外又传来一阵口令声,女孩扭头望了眼舷窗,用手指着问。

“像他们一样?”

“为什么不?将来,有人会去联络会党,有人会投身新军,但他们的目标却是共同的,逐鞑虏光复中华。”

“你训练他们也为了这个?”

女孩晶莹闪亮,仿佛里面有无数颗小星星。

“也许一两年后,当中华有变,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横空而出,到时候腐朽到骨子里的满清还能再坚持多久?”

“其实,你也是个英雄”,女孩突然脸一红,低声懦懦地说,“我可以不要薪水的。”

船队驶出了马六甲海峡,冒险家号轮船上,梁洪也集合整编后的队伍,公开祭奠被清廷屠杀的戊戌六君子。

“你们都来自山东,都是黄河水灾的受害者。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以前黄河水患还能被控制,但是近几十年内,黄河却几乎每年都泛滥成灾?”

梁洪站在密集排列的队伍前大声演讲,这些少年都出自地方平民之家,对于朝廷和被杀掉的六君子没多少感官认识。所以,他在演讲的开始从黄河水患谈起,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切肤之痛。

“满清自占据汉人江山后,害怕汉人拥有火器会抵消掉八旗骑兵的威慑力,所以他们禁止军队装备火器,火枪火炮甚至还不如二百年前明朝末年的水准。但是这个世界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在遥远的欧洲,火器被不断改良,制造出了更加犀利的枪炮,彻底淘汰了大刀长矛。”

“同样的道理,满人是骑射为主的旱鸭子,所以他们定下了海禁的政策,害怕汉人逃到海上聚集起来。同样在遥远的欧洲,白人乘船远航,不断制造出更强大的舰船,造出了用机器动力驱动、装备上百门大炮的战舰。”

“五十年前,携带犀利洋枪洋炮的白人,开着炮舰来了,轻而易举打败了满清朝廷的军队。从此朝廷每年要向洋人赔款,于是用来治理黄河水患的银子被挪用克扣了,也就从那时起,黄河水患一年比一年重,山东的百姓几乎每年都要流离失所。朝廷真没钱修黄河了吗?不是,光慈禧太后一人用在修颐和园上的银子就有白银数千万两之多,比治理黄河数十年总投入还多。也就是说,在在满人眼中,黄河两岸数百万汉民的生死,还不如颐和园中的几棵花花草草重要。”

“他们都是昏君吗?也不是,其实这里面是有阴谋的,汉人太多,正好借水患消减人口。在蒙古的科尔沁草原,这种减丁是直接用屠刀来做的,杀掉所有高于车轮的男子。试想南方大米一石不过2元,上百万难民只需百万元就可拯救活命,可为什么朝廷迟迟不拨付救灾银子,只用能数出米粒的稀粥充数?这实际上是在减丁,活活饿死汉民。”

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辞,如果放在清国境内,足够全家株连满门抄斩。但是此时,下面的少年们只有心中的悲愤,黄河水患他们经历过,淹没了家园和无数亲人。能数出米粒的稀粥他们喝过,连维持半死不活都难。

“今天,我们要祭奠的戊戌六君子都是汉人,他们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要被满清杀掉?他们对皇帝建议要富民强国,要开办工厂,生产出更多产品给老板姓用,整编西式军队抵御外辱,国家要有钱来治理水患救济难民。然后,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鹰扬德兰士瓦】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二章 鼓动人心〗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37/3370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