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寨’乃是一伙聚众侵袭村庄,杀人劫财的贼匪的名号,>
非是指这伙贼匪真正建立了一处据点,名曰‘黑风寨’。>
——官府势弱时,>
贼匪固然可以强极一时,到处劫掠,杀人放火,喝酒吃肉。>
但官府势强时,>
他们便如过街老鼠,到处逃窜还来不及,>
又怎可能建立一处固定据点?>
这岂不是给官府聚歼的机会?>
而当下这个时代,>
官府势力强弱不定,>
黑风寨贼匪自然更是居无定所,>
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当下,黑风寨还未打听到官府有甚么动向,>
便在十里河村附近的山岭里选了一处地方,>
搭建草棚,于山岭中安营扎寨。>
营寨内外,防卫甚是稀松,甚至约等于无,>
若不是如此薄弱的防卫,崔玉兰也断不至于那般轻易就逃出了营寨。>
这个山贼窝里,>
多是正值青壮年的男丁,>
总人数约莫有几十号人,绝不像是黄三自述的那样,有数百个贼匪。>
贼匪们或躲在草棚子里,和掳来的女人快活着,>
或是聚在火堆边烤火,无所事事。>
总而言之,>
若没有大小头目督促,并不会有人突然去关注营寨的防守问题。>
——>
山岭下。>
崔玉兰脚下的影子蠕动着,>
涌出汩汩黑液,>
那些黑液聚集起来,>
倏忽人立而起——苏午就从立起来的漆黑人影中浮显面孔,>
粘稠黑夜凝聚成一条蟒蛇,>
蛇口张开,>
骤地吐出了一柄朴刀。>
“招娣,>
你和崔玉兰往前走五百步,便能看到有一个匪类在火堆旁打盹儿——他的同伙已经被我解决,>
届时,你们两人配合,杀死这个匪徒即可。>
其他事情就不用你俩再操心。”苏午面无表情地看着聚在一起的两个女子,淡淡出声道,“那匪徒个头也不算高大,你二人若配合得好,杀他并不困难。>
若是连这样一个匪徒都难杀死,>
反会被别人给制住的话,>
也休要再提什么杀匪之事,>
我给你二百钱,你自下山谋生路去!”>
招娣既执意要跟上来,>
苏午也不再对她温和言语,>
直言向其陈明利弊,>
当下更是递了一把刀子给对方,要让对方与崔玉兰配合,先杀一个匪徒作投名状再说——可别嘴上说得好听,说什么要亲自手刃恶匪,>
结果恶匪当面,反而腿软脚麻,没了气力。>
“是。”>
招娣看着阴影里显出面孔,怎么看怎么邪异的苏午,眼神里还有些惧怕,>
但她当时请求苏午带上自己,>
却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当即捡起了地上那柄朴刀,转而看向崔玉兰,>
崔玉兰也抽出了那柄明晃晃的匕首——她早先就用这匕首结果了黄三,当下攥着匕首,也觉得分外顺手。>
她与招娣对视一眼,>
心里则有别的想法——当初自己若无能结果被绑缚的黄三,>
只怕这个小郎根本看不上自己,>
多半也会如对招娣嫂子这般,给自己一二百钱,叫自己自谋生路,>
哪怕自己愿意给他资财,>
他也不会收留自身!>
如此想来,>
手刃黄三,倒让这位小郎高看了自己一眼。>
想及这一点,崔玉兰内心有些小窃喜。>
她手上沾染过人命,>
当下又得了苏午具体指点,知道那匪徒在火堆边打盹儿——迷迷糊糊一个恶贼,杀起来有甚么困难?当初她为了逃出山寨,都用石头砸晕了一个守卫。>
“小嫂子,>
待会儿你我便如此如此……”>
崔玉兰向招娣附耳言语几句,听得招娣连连点头,>
随后,>
二人换了兵器。>
招娣把那柄小匕首揣在怀里,>
先一步上山去,>
崔玉兰双手抓着颇沉重的朴刀,待其走出几十步后,就蹑手蹑脚地跟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