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导师:玛利亚,你得支棱起来(2/3)
响的范围是高加索一带。 托洛茨基也谈起了自己当前对军事改革上的工作。 虽然说托洛茨基是军事改革上的核心领导人,但事实上,与他一同进行工作的人还有伏龙芝。 如果说托洛茨基负责制定改革的大方向走势,那么伏龙芝就是负责对细节和执行方面的整编整改。 托洛茨基需要打造出一支听从党指挥的军队,伏龙芝就以听从党指挥同时还要保护人民的军队为基础进行建设。 托洛茨基提出建设军队思想时,需要扩张政委的需求量,伏龙芝就在此基础上,对政委要求进行严格筛选。 思想、性格和知识,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同时伏龙芝还在军队政委这一职务中,进行了更加细节的优化。 他首先需要杜绝的,正是那种老旧的战争思维。,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政委可以带头冲锋,但绝不能发起无意义或者没有准备的冲锋。 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在得知伏龙芝对政委职位进行了如此修改之后,玛利亚直呼先见之明。 因为无论是一战亦或是到了二战,苏联政委都是勇猛得飞起。 端着板凳就敢往敌人阵地发起乌拉冲锋。 这是一种十分无畏的勇猛精神,但同时也是一种十分鲁莽的行为。 该是被玛利亚点明过这样的行为,伏龙芝在这一方面下足了工夫。 他所要求的,不是泛滥的政委,而是真正能起到重要作用的政委。 玛利亚也谈起自己的一些事情。 例如在沙皇面前如何掩护察里津的发展,又例如在国际舞台上要怎么样进行外交上的战争,同时还有巴尔干战争中的各种事情。 事实上,如果捷尔任斯基不是因为有任务在身,暂时离开了察里津,恐怕这场交谈会更加长久。 但即使如此,他们之间的交谈也持续了很久。 对于他们三人的内容,弗拉基米尔很安静地聆听着。 他没有插嘴,没有打断,仅仅是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坐在这里。 直到后面,玛利亚道出了他们察里津的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大方向发展。 大方向发展有很多方面。 察里津,又或者说в的核心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但要怎么样发展社会主义,又要如何在实现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之前,怎么样进行过渡。 特别是俄国这样的国家。 别看俄国能够成为世界列强之一,但正所谓船大难掉头,庞大臃肿的官僚体系让俄国发展及其困难。 沙俄帝国的几次改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即使到了未来,他们真的成功夺取政权,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 没有参考,没有前人。 他们就是参考,他们就是前人。 因此,要进行如归大规模的改变和社会制度发展,就必须小心谨慎。 玛利亚自认为自己很难处理得了这样的大局布置,弗拉基米尔的重要性就因此而体现出来。 她将自己的担忧和想法向他们说了出来。 对此,弗拉基米尔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在他来到察里津之前,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就是沙俄帝国的经济体系分析,当然也有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体系分析。 在国家选择方面,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清国和日本。 这几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 前两者是对殖民地剥削式的发展,尽管英法两国对殖民地的管理方式并不相同,但终究是剥削,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德国是通过普法战争。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丰富物资与技术工业的高速发展,最终其发展方向从帝国主义国家走向垄断帝国主义。 相对于欧洲,亚洲那边就显得格外不同。 大清不用多说,就是最为传统的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日本就是典型的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只不过相对于英德法三国而言,日本土地面积小且资源贫瘠,以至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夹带着浓厚的入侵思维。 弗拉基米尔为了了解这些东西,不断地通过党内的同志进行书籍上的收集。 但这些终究是停留在理论上。 他十分清楚,如果要进行真正的经济措施,就必须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当地情况,再进行经济措施的实行。 这份想法被他深深地刻印在心上,如今正好能派上用场。 看着玛利亚那双充满期待的大眼睛,弗拉基米尔很认真地做出思考。 最后,他回应了玛利亚的期待。 一句简单而又有力的回应。 “交给我吧。” 他的回答,让玛利亚松了一口气。 可是,当她发现弗拉基米尔准备对她说出‘主席’二字时,玛利亚又立即掐断。 在如今的身份地位上,玛利亚确实是主席,而且掌控着实际上的权力,比弗拉基米尔要大很多。 但面对这位伟大的导师,玛利亚还没有心理准备。 社会主义导师中,对玛利亚影响最深刻的是马克思、弗拉基米尔和德胜同志。 约瑟夫并非不重要,但因为与约瑟夫接触得早,而且关系密切的原因,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那层隔阂,属于是亲密无间的最好同志。 因此,在对待约瑟夫和弗拉基米尔时的态度与心态,截然不同。 如果将对待约瑟夫时的态度是最信任的朋友的话,那么对待弗拉基米尔时的态度,就像是面对一位充满智慧,并且给自己带来过深远影响的长辈导师。 可是,要让弗拉基米尔突然间走上与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红色玛利亚】最新更新章节〖272.导师:玛利亚,你得支棱起来〗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81/38182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