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指挥官的较量 完爆日寇的丁团长(2/4)
双方距离过远,这两发炮弹,是鬼子炮兵侦察手,通过测距望远镜观测之后,指挥着试射的。>
这么远的距离,视角很小,就连鬼子中队长想要看清楚新一团方面,受到炮击之后的具体情形,都得举起手中的望远镜观察。>
片刻之后,鬼子中队长放下望远镜,脸色有些难看:“八嘎,白白的浪费了两发炮弹,竟是连一个敌人都没有炸死!”>
副官无奈道:“中队长阁下,距离太远了,炮弹的命中率很低,另外,这些八路军所使用的进攻阵型实在古怪,队伍相当分散,个体之间,相隔甚至超过二十米。>
我们还是将敌人稍微放近一些再打吧!”>
日军中队长点了点头,按照八九式掷弹筒、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的有效射程,精打细算道:>
“也只能这样了,命令炮兵观察手继续进行测距,把控进攻的八路军与我方的距离。”>
“将正向与两翼的八路军放近到六百米距离之后,轻机枪火力可以尝试进行点射,放进到五百米距离之后,掷弹筒火力可以进行阻拦。>
在进入四百米之后,所有步枪火力可以一起出手,务必阻拦八路军的进攻步伐。>
让这些可恶的八路军,一个个给我倒在冲锋的路上。”>
“嗨!”>
到了此刻,这日军中队长也不敢再叫嚣着,把新一团队伍彻底放近之后,双方再硬碰硬的来打阵地战了。>
……>
不过,这鬼子中队长大概是忽略了一个问题。>
他小鬼子有掷弹筒,新一团同样有掷弹筒,他小鬼子有歪靶子,有山炮,新一团手上同样有歪把子,还有捷克式,外加上缴获的那门七十五毫米山炮。>
这意味着,当日伪军以火力阻击新一团的时候,新一团同样可以以火力进攻日伪军。>
而日军中队长为什么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
一方面,是因为他按照固有的观念,认为八路军的装备落后。>
甚至比不上眼前逃窜的国军,火力方面肯定不如帝国部队。>
另外一方面,则是丁伟暗中使用的小手段。>
让战士们向前摸进时,尽量将一些掷弹筒、轻机枪,利用身子藏起来,背在身后。>
另外故意流露出一部分武器配置的情况,给小鬼子看。>
所以从日军方面的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情形。>
进攻过来的八路军部队,手头的轻机枪都没有几挺,掷弹筒同样极少。>
而从国军手上缴获过来的那门山炮,则是被新一团的战士们暂时隐藏在某处较高的缓坡后,躲开鬼子侦查的视线。>
丁伟还下令留了一个班的战士,外加上几名炮兵,负责操作这门山炮,提供远程火力打击。>
因为这山炮的射程够远,即便是藏在这缓坡后,需要使用的时候,也随时可以将炮弹砸落在日伪军所在的区域。>
除此之外,新一团这边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当双方都抵达彼此的火力射程之内,双方展开火力交锋之后。>
新一团这边,因为是展开的三三制班组突击战术。>
战士们彼此之间相当分散,可以有效避免日伪军的火力集中性杀伤。>
而鬼子和伪军呢,因为兵力上不如新一团。>
所以,鬼子中队长是把日伪军的兵力汇聚了起来,在一块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防御作战。>
这样一来,一旦双方开始火力交锋之后,情况就相当明了。>
同样的炮火对轰,子弹对射。>
鬼子伪军这边,打的是在运动中,又较为分散的新一团进攻部队。>
新一团这边,火力集中起来进攻的,却是比较集中的日伪军。>
甚至可以对日伪军进行集中性火力覆盖。>
这自然是相当大的优势。>
在后方指挥的丁伟,意识到日伪军暂时停火,似乎想要将新一团的战士们放到射程之内,再进行火力阻击。>
他的嘴角当即挂上了笑意,小鬼子果然上当了。>
为了形成最终的火力交锋优势。>
丁伟抽出腰中的驳壳枪,对着半空连射了两枪,以枪声为号,催促两翼迂回,和正面突进的战士们,加速前进。>
要趁着日伪军还没有识破自己的计策之前,展开进攻。>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双方指挥官的眉头都紧蹙着。>
丁伟以枪声为号的命令下达之后,没过多久。>
新一团战士们便彻底进入了日伪军的火力有效射程之内。>
“中队长阁下,八路军距我军已经不足六百米,我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亮剑之老子是孔捷】最新更新章节〖337 指挥官的较量 完爆日寇的丁团长〗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81/38183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