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计定辽东(1/2)
袁绍兵败之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带着残余兵马逃到了乌桓,准备借助乌桓的势力与曹操决一生死,不想这时吕诗敏领军来攻打乌桓,他俩知道吕诗敏的厉害,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就带着人马去了辽东,投靠了公孙康。
乌桓人一向依附袁绍,而公孙康却忌惮袁氏,一直害怕袁绍吞并了他,所以当袁熙,袁尚一到辽东,公孙康表面显得很热情,安排二人住在馆驿,而私底下却暗自戒备,防备他们图谋不轨。
曹操再次火烧乌巢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全面胜利,攻破邺城后得知袁熙,袁尚逃去了乌桓,于是便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不能留下祸患,要赶尽杀绝,然后一路追击到了乌桓,不料没有追到袁熙,袁尚二人,却碰到了张网以待的吕诗敏所部。
两军一遭遇,立马大战一场,吕诗敏所部以逸待劳,占尽天时地利,而曹军一路穷追猛赶,疲惫不堪,又因为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所以大败而回,回到了冀州。
在曹军到达乌桓时,郭嘉已病入膏肓,曹军大败后,郭嘉已死了数日,但郭嘉临死前还为曹操留下了收复辽东的计策,他在信中是这样写的: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下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郭嘉死时三十八岁,从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勋,后人有诗赞曰: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吕诗敏大败曹操后,想到了郭嘉留给曹操的计策,她决定依计行事,赶在曹操的前头拿下辽东。
辽东太守公孙康一见袁熙,袁尚来投,马上召集众文武商议事情,公孙康道:“今有袁熙,袁尚来投,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公孙恭道:“袁绍在的时候常有吞并辽东之心,现在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没有地方栖身,却来投靠我们,他们是想鸠占鹊巢,若是收留他们,必然留下祸患,不如将他们诱入城中杀之,然后将其首级献给曹公,曹公必定厚待我等。”
公孙康听了提出疑问:“要是曹操领兵来打我辽东呢?”
公孙恭道:“那就接纳袁熙,袁尚为帮手,与之共同抵抗曹操。”
公孙康道:“好,那先派人去打探消息,若是曹军来攻,就留下二袁,若是曹军按兵不动,就杀了二袁送与曹操。”
数日后,斥候回报,说曹操已回冀州,但吕高媛所部已大军压境,此刻驻扎在边界线上。
公孙康一听大惊失色,马上召集众文武商议紧急军情,公孙康问道:“今有吕高媛率军来犯我辽东,此事应该如何应对?”
公孙恭道:“吕高媛领兵来此无非两个可能,一是追击二袁而来,二是意图统一北方,因为她已收复了五原,云中等郡,现在只剩下我们辽东了,若是前者,我们可以依照老办法杀掉二袁献给她,她必然退兵,若是后者,我们唯有开城投降,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公孙康道:“我觉得吕高媛不仅仅是想统一北方,她是想统一全国,既然这样,我们决不能以卵击石,我们先杀掉二袁表明我们的立场,然后开城投降,她肯定也会重用我们的。”
公孙恭道:“唯今之计,只能这样了。”
这时有士兵来报,说吕高媛派人送信来了,公孙康一听连忙说道:“快快请他进来。”
信使进到大厅,递上书信,公孙康接过一看,信中写道:公孙大守明鉴,为了实现全国统一,首先必须统一北方,临近诸郡俱已收复,只剩辽东一地,吕某带兵来此,实为形势所迫,并不想兵戈相向,也不愿看到生灵涂炭,只希望公孙太守能深明大义,为辽东百姓着想,率众文武投诚,到时辽东一地仍由公孙太守镇守,众文武仍由公孙太守领导,愿意与否,见信之后,速作决断,吕高媛敬上。
公孙康看完信后,马上将信给众文武传阅,最后达成共识,所有人都一致主张投靠吕高媛,公孙康立即书信一封让信使带回,然后公孙康安排人手准备解决袁熙与袁尚。
再说袁熙,袁尚到了辽东之后,二人私下里密谋:“辽东人马有数万之众,可以与曹操一较高下,现在我们暂且投靠他们,待时机成熟,就杀掉公孙康,然后夺了他的地盘,养成气候后直取中原,恢复河北指日可待。”
二人商议完毕,便去拜见公孙康,公孙康早已安排好刀斧手埋伏在大厅两侧,一听二袁来访,马上让人请他们入内,双方见礼完毕,公孙康叫人给二袁端来凳子,袁尚一见凳子上没有坐垫,于是便说道:“没有垫子坐着冷,给我来一张坐垫。”
公孙康一听立即瞋目喝道:“将死之人,还要坐垫,来人,给我拿下。”
二袁一听惊恐万分,想走但双脚不听使唤,马上两侧的刀斧手蜂拥而出,砍下了二人的头颅。
公孙康则命人将头颅用木匣子装好,然后派人送到了吕诗敏驻地,并邀请吕诗敏进驻辽东。
吕诗敏进城后马上命人出安民告示,然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杀之巾帼枭雄】最新更新章节〖借计定辽东〗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90/3901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