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7章 认祖归宗,招招致命(1/2)

“陛下,同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十年、可能三十年,这都不好说,

我们不可能企图一次性将他们同化掉,别说我们迁移两千万百姓,哪怕是五千万百姓过去也不能。

能同化的即便很少的人都可以做到,不能同化的你就是用再多手段都不可能,毕竟宗主国是将他们灭亡的国家。

所以,这事只能持续、只能同化大部分,这就足够了!”

“袁阁老,这点我们自然是知晓的,不说全部吧,但至少也要同化掉七成以上,才能将未来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

七成就是一千四百万,我们最低也要迁移千万左右吧,您的五百万是不是太少了些?”

“是呀,袁阁老,人数少了别到时候没将他们同化反倒是将我们迁移的百姓给同化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刘大人、毕大人,您二位分析的没错,按照惯例,这是对的!”

袁可立点了点头,又看向满眼疑惑的群臣:“但诸位都走入了一个误区之中。”

误区?

群臣皆是眼中神光闪烁着,努力思索着袁可立所说的误区在哪里?

可他们现在满脑子都是两千万百姓、两亿两白银的迁移费用,脑子有些不灵光了。

“陛下,安南在成祖年间就是大明的藩国,大明设立的布政司,从那个时候开始,大明的文华就已经开始在那边传播了,

安南接受了大明的儒家文化,所以安南的中南半岛诸国中被佛教渗透最弱的一个国家,从文化上来说他们是认同大明的。

其次,安南的大多数姓氏的祖上或者说开国君王都是来自华夏,诸如吴朝的吴权是北直隶人,丁朝的丁部领、莫朝的莫登庸是广东人,前黎朝的黎桓是四川人,

李朝的李公蕴和陈朝的陈日煚、后黎朝的黎利、郑朝的郑检、阮朝的阮福映是福建人、胡朝的胡季犛是浙江人。

不止是安南,南掌境内的苗族的诸多姓氏都是华夏前移过去的,暹罗、真腊等也是有的。

咱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造势,诸如找到他们的族谱、迁移证据、史书记载等等,这种大把的存在。

臣记得安南陈国君主陈承,原名谢升卿,福建长乐县人,科场失意流落南宁,在边境集市上被安南官僚陈孝招赘为胥,改名陈承,承子日煚建立了陈朝。

建立陈朝之后便请求大宋加封,愿与大宋世代交好,承为西南藩篱。

第二步则是认祖归宗,他们迁移一脉的主宗或者朝廷册封等等!”

呼……

群臣头皮都麻了,看着袁可立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这是妥妥的阳谋呀。

祖上是汉人,这是铁证如山,这事儿不仅大明有明确记载、安南也是有明确的记载的。

认祖归宗这事儿不管是几千年文明的华夏,还是外域都是比较重视的,更何况这些人是从华夏迁移过去的,代代传承的更是重视。

没有认祖归宗,那就没有家族,没有家族就没法凝聚势力,没势力怎么争权夺利?

只要你认祖归宗,哪怕你有部分安南本土的血脉,那也是汉人。

“再者,安南疆域是狭长型的,且靠着海,大明的商队无论只要去除吕宋外的海外诸国,那安南沿海就是无法绕过的。

停靠在那里休整,大量的商人自然就能慢慢的同化安南百姓。

我们再弄一些辅助手段,诸如码头装卸只要会汉语的安南百姓、只去会汉语或华夏菜系的酒楼、只住和大明客栈一样布置的客栈等等。

在诸如,会汉语的和不会汉语的工钱区分、想要随着商队经商的也都得汉语,否则海外诸国不认可被诛杀了可别怪大明,就是逼着当地百姓改变。

不止是安南,且真腊、暹罗、缅甸的南部沿海,都可以这么做,不怕他们努力改变自己。

当然了,这事儿不能由朝廷下昭告,由户部出面私下通知商人们就行了,具体怎么做,那些精明的商人比我们主意多,注意尺度就行了。”

我艹……

群臣心中爆了粗口。

这又是一个阳谋呀。

安南百姓连反对机会都有,会讲汉语这有毛病吗?没毛病呀,你都听不懂、不会说,怎么和商家沟通,怎么能确保效率?

工钱有区分有毛病吗?更没有毛病,会汉语那都是自家人,多给些辛苦钱怎么了?

至于住会华夏菜系的酒楼和大明一般布置的客栈,这就更没有问题,吃不惯、住不惯,你能咋滴?

你想赚银子就得学大明的吧,你招收的伙计也得懂汉语吧,否则怎么招待客人?

至于想去海外经商要求会汉语这就更好理解了,海外诸国认可的是强大的大明,那么会汉语是最好的辨认方法,不会汉语谁知道你是怎么假扮的?

若是商队这么一搞,当地百姓都得打破头的来参与,毕竟需求有限,自然是先到先得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你想赚银子、想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更新章节〖第1727章 认祖归宗,招招致命〗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0/400448/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