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句容是块试验田(1/2)

淋尖踢斛也就罢了,可以理解,毕竟是公开的“潜规则”,但在斛和称上还做手脚,这就有点过分了。

周大禄看着发脾气的顾知县一点也不着急,这斛不是自己提供的,是县衙户房给的,你要查,那随你。

户房陶庸有些意外,看向骆韶,不明白县尊这是发什么脾气,县衙多大一笔钱都在这里收,干嘛和钱过不去?

何况这些事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了,百姓都习惯了,知道多准备粮食送来,县尊干嘛还计较这些?

骆韶叹了一口气,很显然,县尊过于刚正,他既然给了养廉银,自然不可能继续容忍淋尖踢斛这种事继续存在,更不允许粮长借此欺民。

但县尊忘记了,细水才可长流。

没错,籍没郭家所得钱财数额巨大,足够县衙运转一段时日,可县尊花钱的本事也是大,三大院每个月都需支给不少钱粮……

县衙未来的养廉银哪里来,从这淋尖踢斛中踢出来不是挺好?每年都能踢两次,一次吃半年,妥妥的,反正百姓不会说什么,早就适应了。

适应了就不改?

顾正臣不答应。

在查清斛是四斗七升容量,秤与秤砣也不精准之后,顾正臣命令里长找来斧头,直接将斛与秤杆给劈了,秤砣丢在了一旁的池塘里。

一把火,燃了起来。

看着燃烧的斛与秤杆,顾正臣当着众百姓的面宣布:“自今日起,句容平斛收兑,毋许县衙吏员、粮长借端留难,恣意淋踢!若是再有人敢踢斛,本官定打断他双腿!平斛四斗,秤斛佐证,里长、老人督查,粮长协助朝廷征税,只准征朝廷规定税额,多收一勺米,那就是——违律乱法!本官决不轻饶!”

周大禄脸色很难看,县太爷这是在警告自己啊!

百姓听闻,欢呼雀跃。

平斛收兑,可以省去百姓不少负担,别以为只是少缴几斗米的小事,这些米对百姓家很可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顾正臣看向骆韶:“你是县丞,主征税一事,这件事你来通报各粮长,同时告知里长、老人,自今日起,句容绝不允许再出现一起淋尖踢斛之事,百姓该缴纳多少粮,就是多少粮,一切按由帖来走!目前已收秋粮中,多收部分悉数粮还给百姓!”

“纳税是天下百姓的本分,他们都是大明最善良的顺民,最勤劳的百姓!为官者,不可因私而加重百姓负担!该他们的税粮,他们定会想尽办法足额给出,不该他们给的税粮,缘何要让他们承担?诸位乡亲记住,只要我顾正臣在句容一日,你们的税粮便全部按由帖告知缴粮,若有问题,准你们敲鼓登闻!”

“青天大老爷!”

周大感动不已,拉着儿子直接跪了下来。百姓跪了一片,感恩戴德。

顾正臣有些悲伤。

伤害了他们多年,只不过是停止罪恶不合法的伤害,他们便认为这是恩。

这世上,哪里再去找如此淳朴的百姓?

唯我华夏而已。

这些淳朴,让他们承受了太多。

可也正是这些淳朴,让华夏王朝得以安稳的发展,让华夏文明得到延续。

历史是群众创造的,可历史书中记载的人与事,往往是帝王将相,很多人忽视了底层的他们。

哪怕是老朱出身农民,可他也出卖了农民,重用的里长、甲长、粮长,不是大地主,就是小地主,或是富农,绝大部分不是贫苦百姓。

地主与富户对寻常百姓如何,不用说也清楚。

这也不怪老朱,他已经从农民阶层跃迁至了大地主阶层,还是最大的地主,自然需要维护地主家的利益。

但老朱与其他帝王还不同,其他帝王维护地主群体的利益,可在老朱眼里,这些地主群体似乎对自家威胁与伤害更大,远远比百姓家带来的伤害更明显,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老朱重百姓轻地主,亲百姓疏地主……

当然,这里的地主,更多指的是开国功臣、浙东富绅。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顾正臣必须在战队时表现得更明显一点,跟上大老板的步调。

对于自己而言,句容是块试验田。

若是治理句容成功了,自己可以摸索出一条路来,未来甚至可以将这一套办法,改良至州、府、行省,乃至大明疆域!

只是这一条路还很漫长,也需要太子与皇帝的支持。

既然生在大明,顾正臣就绝不允许野猪拱过山海关,不允许倭寇再乱东南!虽然很多事出现的年代有些晚,但犁庭扫穴,一劳永逸,也是一桩好事吧?

再不济,也要将这大明建设得强盛,让日月光辉,照耀在这一片土地之上,让每一个人都骄傲地喊出:

我是大明的子民!

而这一切的奠基人,是大明最底层的百姓。

只有解决了百姓根本的吃饭问题,才可能缔造出一个盛世大明!

顾正臣看着这些朴实的百姓,握了握拳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寒门辅臣】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七章 句容是块试验田〗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1/40189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