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余烬(1/2)

杨云帆闻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张大人所言甚是,只是晚辈窃以为 平山中贼易,平心中贼难啊!”

张永听罢眉毛一挑,脱口说道:“哦?杨将军此言何意?”

“正所谓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张大人你想想,这蜀中百姓为何要跟随李顺造反?还不是因为朝廷重税、贪官污吏盘剥,百姓们活不下去了。此时李顺登高一呼“均贫富”,百姓自然群起响应。今日纵然平定了叛乱,难保日后不再发生此等祸事,”杨云帆说完叹息了一声。

张永赞叹的点了点头,又有些差异的开口说道:“杨将军乃行伍之人,竟也能对治乱之道有如此真知灼见,真是令老夫汗颜……”

“张大人过谦了,您可是大宋第一能吏,官家派您来出任成都知府,正是想要用大人的德行和能力来治理蜀中,张大人见微知著,想必大人早已把这些都想到了,晚辈也只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杨云帆躬身谦虚的说道。

作为大宋官员政绩考核的第一名,张永深得皇帝赵光义的赏识,原本赵光义打算让张永进宫成为太子的老师,为太子传授政务治理之道,没想到赶上了蜀中动荡,蜀中的官员皆是昏庸无能之辈,接连的昏招迭出,让李顺轻松攻破了成都府,导致整个西南地区动荡不安。

赵光义在派出大军围剿的同时,也在为蜀中后续的治理发愁,遍思群臣,也只有治理地方颇有成效的张永能够收拾蜀中的烂摊子,所以便让张永随王继恩的大军一路南下。

张永望着杨云帆,笑着点了点头,又想了想补充道:“老夫昨日已经拟好了呈送官家的奏折,今日听到杨将军一番高屋建瓴的见解,回去还要修改一下奏折,再呈送给官家……”

“张大人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啊,蜀中由乱到治需要很多的烂摊子要收拾……”杨云帆说道。

张永则是笑着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说实在的,蜀中经过李顺这么一折腾,老夫的工作反而能够更好的开展了……”

“张大人此话怎讲?”

捋着胡须,张永笑着说道: “哈哈……这蜀中之所以这么多百姓跟着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百姓的土地被豪绅大族兼并,百姓不得已只得成为地主的佃农,地主豪绅的盘剥克扣,再加上当地官府的横征暴敛,导致百姓没有活路,只能造反。而李顺的叛军,所到之处,各个豪绅大族或是逃走或是被杀,他们的土地便成了无主之地,老夫就任后,只需向朝廷奏请,把这些无主之地分发给百姓,那么就能使百姓有一条活路,朝廷还能多一些税收,可谓一举两得,”

“若是放在平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朝廷下令摊丁入亩,那些豪绅大族也不会把田地拿出来。现在好了,李顺把这些豪绅大族杀的七七八八,也算是把这些阻碍全部铲除了!”张永说道。

杨云帆也长叹一声,开口说道:“希望蜀地能够由此从大乱走向大治吧……”

————————

成都府以东的梓州城,张余和相贵指挥着义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梓州城,高大巍峨的梓州城在经历了义军两个月的围困之后,依旧岿然不动,梓州的官员和士兵百姓们皆奋力抵抗,使得义军的进攻,变得十分艰难。

之前,张余在和楚离寒偷袭宋军粮草营失败之后,张余本打算退回到成都府,但在回军的路上碰到了驰援粮草营的宋军,张余率领仅剩的几百人被迫向东逃窜,一路逃到了梓州城,和相贵率领的义军会和。

此时成都府已经被宋军攻破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梓州地界,攻城和守城的双方仍在进行着胶着而又惨烈的攻防大战。

而朝廷派来平叛蜀乱的东路军,在雷有终的带领下,水陆兼程,渡过夔门后,也终于出现在了梓州城东的地界。

相贵率领的义军虽然四面包围了梓州城,但是主攻方向在西城,所以对于突然出现在梓州东城的朝廷东路军毫无防备,被雷有终一顿猛冲,杀到城下,在城内守军的接应之下,进入城内。

援军的到来,打破了攻守双方的平衡,守城官兵和百姓士气大振,更加坚定了抵抗的决心和毅力。

而张余和相贵则下令暂停一日攻城。在经过一番审时度势之后,为了激励义军的军心和斗志,张余、相贵决定亲自率领士兵攻城。

军队主帅不避矢石、亲临战阵的英勇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义军士兵的斗志,只见义军士兵们有的干脆脱掉上衣,手舞着大刀和长矛,有的扛着云梯,大声呼喝着,朝着梓州城墙杀去。

梓州城头之上的梓州知州张雍和守将卢斌,神色凝重的望着城下悍不畏死的攻城义军,眉头皱成一团,要知道,虽然雷有终率领的东路军与城内守军的汇合,大大激励了守城军民的意志,但雷有终率领的东路军毕竟是一支偏师,人数只有两万人。

之所以派出东西两路军队赴蜀,是为了起到牵制的作用,给李顺的叛军造成“朝廷两路大军合围”的错觉。但是真要想凭借这点军队和城外二十多万义军作战,还是有些异想天开的。

正在张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剑荡燕云】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七章 余烬〗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3/4033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