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人类大迁徙的路线及过程(3/3)

人类汇合,他们再融合为中东和欧洲的人类族群。东南亚农牧民族“先北迁,后东折”的迁徙支队,他们通过白令海峡陆桥进入北美洲,最后他们与从秘鲁安第斯地区北上的南美洲黄种人即东南亚海洋民族在中美洲地区汇合,从此他们一起开创美洲的远古文明。

总之,东南亚农牧民族形成这些地区最早期人类种族,他们发展了中国文明、中亚文明、中东文明(苏美尔、亚述、波斯等文明)、地中海文明(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玛雅等文明)等世界文明。

冰河期东南亚远古文明是人类最早期的文明,是各地人类文明的母体。人类主体从东南亚根据地向世界各地迁徙后,没有参与大迁徙,留在在东南亚地区(即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群岛等)生活的人类,他们仍然保持着原来种族特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文明状态,在循规蹈矩中生活和发展。

大迁徙结束后,海洋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成为迁徙目的和定居区的语言和文化,南岛语和海神崇拜成为太平洋岛屿及沿海地区、印度洋岛屿及沿海地区的共同文化特征,目前南岛语和海神崇拜等文化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柬埔寨、越南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岛、太平洋诸岛等地区仍然非常盛行。

在农牧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耕民族逐步发展成熟了古泰语和沙门宗教信仰,目前中国岭南地区、中国云南、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缅甸、印度东北部、尼泊尔等地区的农牧民族仍然或多或少保留着原始古泰语和沙门宗教信仰。

随着农牧民族的迁徙和民族融合,古泰语分化出古缅甸语,古缅甸语成为半农半牧的定居民和游牧民的语言,这些新民族居住于青藏高原南麓,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部等广泛地区。

经过漫长文化历练和发展,最终沙门教在南亚次大陆恒河中下游地区发展成耆那教和佛教;在中国岭南、东亚大陆等地区形成萨满教和门贞教(me

gim,在古越语中,me

是提问的提示,gim是神或者神师,me

gim整体意思是问神,咨询鬼神和灵魂情况,占卜吉凶祸福)。

在大迁徙过程和结束后,东南亚地区作为人类最古老文明地区,它保持着与印度地区、中国地区和世界各地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但是该地区也是全球最古老、最保守、最传统、文化发展最滞后的地区。自满自足必然导致全面懒惰和腐败,只有那些经历苦难洗礼,怀抱危机的人们才会努力思索,奋力打拼,取得进步。

考古学家在蒙古境内发现,现代古人类最早生活遗迹出现在距今2.5万年至1.5万年之间,这个数据说明,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开始于距今3.5万年左右,在距今2.5万年前后游牧民的迁徙达到高峰,在距今1.5万年前后,游牧民族基本上完成了大迁徙。

考古结果说明,海洋民族的迁徙的高峰期在距今4.5万年至2.7万年之间,高峰期过后海洋民族基本完成在世界各地移民、定居和发展,海洋民族世界分布格局基本形成;农牧民族迁徙高峰在距今2.5万年至1.5万年之间,高峰期过后基本完成在世界各地移民、定居和发展,农牧民族世界分布格局基本形成。

大约在距今1.1万年时,地球气候开始稳定,冰河期基本结束。此时,地球的气候及环境变得非常社会动植物生存和发展,农牧民族开始分裂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开始在东亚、中亚和南欧等地区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凿壁窥光】最新更新章节〖第54章 人类大迁徙的路线及过程〗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4/4041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