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中国早期文明梳理(4/6)

,在秦岭北麓陈仓(今宝鸡市)屯兵,突袭楚军,一举夺回秦川宝地,出函谷关迎战西楚联军。经过几年血腥战争之后,汉军击败楚军,获得天下,从此汉朝正式开张营业。

刘邦与秦帝国的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完全不同。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他父亲是秦国派去赵国做人质的王子,他在邯郸接受启蒙教育,他懂事后父亲被封为秦国太子,不久他父亲登基做秦王。父王驾崩后,嬴政继承父业登基为秦始皇,那年他才13岁,真是少年得志。嬴政出生顶级贵族,他从懂事开始就将国家作为自己唯一关注的对象,并开始卷入朝廷及后宫的残酷斗争之中,因此嬴政是一个沉默冷静、心思缜密、饱读经书、通晓谋略、杀伐果断的高级知识分子帝王,因此嬴政创立第一套帝王中央集权统治制度和组织体系,建立了中国最早期最系统的法律体系及国家政务、军务、外交、经济和社会的高效营运体系,嬴政对中国文明的贡献居功伟大。

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时,正好50岁,楚汉战争结束,汉朝正式统治中国时,刘邦已经54岁,在古代54岁已经算老人,刘邦确实是一个饱经沧桑,受尽人生滋味的英雄豪杰。刘邦出生农民穷苦家庭,从小游手好闲,混迹江湖,长大成人后,经熟人推荐在秦朝地方衙门做低级衙役。秦朝末年爆发农民起义后,刘邦利用职务之便,号召和组织乡勇草莽之徒武装起义。由于刘邦讲义气、乐善好施、胆识超群、有勇有谋、敢打敢拼,不久之后他率领的部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成为起义军的关键主力。刘邦不是读书人,他只是秦朝最低级官吏,在成为帝王之前,刘邦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帝王,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他参加起义部队就是一场人生豪赌,他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奴隶终有翻身日,帝王也有落败时”等颠覆人生命运的大道理。

但是,刘邦当了皇帝后,他必须考虑如何治理这个人民混杂、四分五裂、隐藏危机的庞大国家?!他做过秦朝官吏,他深知秦朝治理国家利弊得失。刘邦与他谋士重臣肯定认为秦朝基于中央集权制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是最好治国手段,因此,汉朝基本上延续秦朝治国方略及典章制度。但是刘邦集团认为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不推行仁政,造成民怨沸腾、离心离德,最终酿成灭顶之灾。因此,汉朝将提倡“道德教化,仁义治国,礼仪邦交”的儒家思想最为国家正统思想、道德标准和立法依据。

当然,作为平民出生的刘邦肯定意识到了,民族问题肯定也是导致社会冲突和国家分裂的主要原因。因此,汉朝不再让“华夏贵族论”绑架国家命运,在社会上推广国民人人平等概念即国家民族概念,大家都自称汉朝臣民即汉人,当今汉族。国民意识的建立,事国家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汉朝继承秦朝对付西方及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采取怀柔和攻伐相结合外交及军事措施。在防御河套西域及陕北河套方面,汉朝派遣有立国战功的氐族和羌族部队戍边御敌,并设立边贸互市,繁荣区域经济。在对付游牧民族列强上,采取主动攻伐,驱赶和震慑北方草原列强。

在远古时代,游牧民族应该比农耕民族更早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中原地区,农耕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游牧民族才逐步往北往西迁移,但是游牧民族仍然将中原地区做为防寒避冬之地,以及冬季牧场。农耕民族在中原地区发展壮大之后,才开始立国立邦,将游牧民族彻底赶出中原,并在北方草原与燕云山谷、黄河北岸山地等地区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防止游牧民族南下放牧。这些敌对政策必然导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矛盾激化、冲突不断。

公元前200年初,刘邦亲率三十余万汉军对匈奴联军作战。汉军主力首先攻击匈奴同盟军韩王信的部队,于铜鞮(今山西沁县南)破其军,又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晋源镇)破其与匈奴的联军。

随后,刘邦听说匈奴军在代谷(今山西繁峙西北)屯兵,刘邦想再次攻击匈奴军,于是派探子去代谷侦察匈奴军的虚实。匈奴首领冒顿,得知汉军探子到来,因此他让匈奴军匿其精壮,故意示弱。

汉军探子回来禀报,言匈奴可击,刘邦不信,又先后派出十几名探子去侦察匈奴军,但是探子回报,都是“匈奴可击”。

最后,刘邦派亲信娄敬前往代谷侦察,娄敬还没有返还,刘邦即悉发汉军三十二万北上代谷。

娄敬返回汉军营后,对刘邦说,匈奴有诈,不可轻易进兵。刘邦求战心切,他没有听从娄敬的劝阻。刘邦亲率先头部队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汉军的步兵没有全部跟上先头部队。此后,冒顿单于以四十万精锐骑兵部队,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包围刘邦及其先头部队长达七日七夜,汉军内外联络中断,汉军之间无法相救。

为了解围,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重赂冒顿单于之妻阏氏。在阏氏劝说下,冒顿令匈奴军给汉军放开一个缺口,刘邦率领汉军从此突围后,在平城与汉军主力会合。?汉军在撤退途中,刘邦采纳夏侯婴的建议,全军戒备缓行,最终安全回朝。

随后匈奴引兵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凿壁窥光】最新更新章节〖第68章 中国早期文明梳理〗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4/4041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