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8激进(1/2)

而且现在勋贵们已经开始插手了多处的军队,权力在逐渐的膨胀起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就不是以文制武,而是文武平衡了!再下去就是开国时勋贵地位极高,文官只是办事人员的格局!而这是文官集团绝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迫切的需要打一场由文官主导的漂亮仗,来稳固文官的基本盘。同时也像万里地展示一下文官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在立太子的风波之中,文官集团的所作所为非常的不光彩,已经让万历帝对他们极为厌恶!所以现在他们必须干净利索的拿下播州,满足万历帝好大喜功的需求,好挽回一部分被破坏的声望!那么在这种重压之下,李化龙做出这种激进的作战计划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这里刘昊嘉直接写了一封奏本送上去,里面的内容说是希望抽调四千新军前往西南适应水土,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入战场。至于为什么只派这么少的人他也在奏本里面写得很清楚。

那就是在播州周边已经有了十八万的朝廷大军了,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播州,所以战事应该不会出现大的波折。只派四千名士兵去也是为了减少运输辎重的压力。同时如果战事不顺利、新军介入的话,四千人足够形成突破,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果不其然,他送上的奏本很快就得到了万历帝的亲笔批示,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准!”字!现在来看,万历帝对刘昊嘉可谓是信任有加,只要他上的奏本就没有被驳回来的。

拿到了批准之后,刘昊嘉立刻签发了调兵的命令,并且给领兵的军官写了一封亲笔书信,写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要求,然后他就将这件事情丢在脑后不管了!反正距离真正打起来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到时候他再赶往播州都来得及!

于是他向万历帝打了个招呼,就一溜烟的跑到江南去了!一方面江南的锦衣卫需要重新整顿梳理,同时他有很多产业在江南,也需要梳理一下。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他只跟自己的两位夫人说了,那就是现在万历帝当皇帝正在当在兴头上,若是身边总有一个能先他一步的人,他一定会不高兴!所以不如在办公事的时候带着两位夫人游山玩水一番!

大明朝廷处理完了征讨播州的事情之后,就又恢复到了宁静之中。毕竟相对于大明百万军队的总数量来说,抽调十八万人并不是特别复杂的一件事情。

当然这个观点是以内阁的视角来看的。但等落到实际当中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各处的募兵并没有足够的数量,所以不可避免的就要动用到卫所兵!可是各处卫所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大家谁都不知道?

内阁也只是知道卫所很烂,但他们也想不到烂到了什么地步!而事实上,大明的卫所已经烂到了不能再烂的地步了!两三代人没摸过刀把子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卫所里面的田地也差不多都被军官们私分完了,卫所里的士兵跟农奴没什么区别!所以收到调兵命令的各个卫所一个个叫苦连天!

就比如说广西的一个千户,实际上真正的兵员只有五十七个!如果算上所有军官本身和他们的家丁,那么数量能上升八十四个!其余的士兵要么已经转化为农奴,每日为几个军官辛苦劳作;要么就在外面讨生活,早已经变成了马夫雇工之类的人物;要么就干脆逃亡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所以这个千户所的军官收到到调兵三百人的通知时几乎抓掉了满头的头发!

其实话说回来,兵部给他们下的这个文书还是相当有人情味儿的!他们也知道下面卫所里的兵员肯定不会是足额的,所以他们按照自己的猜想,觉得一个千红所里一千余的兵员,按常规吃掉三成,还能剩下七百人。就是吃掉一半儿也应该剩下五百人吧!就算你胃口再大一点,三百人总是要有的!结果这些高高在上的文官们根本就想不到,下面的人居然能把一千多人的兵员全部吃光!

以面对这种情况,千户所的千户的黄凤至不得不把一个副千户和四个百户都叫到一起商量办法。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下,桌子上摆着千户所的花名册。至于为什么缺了一个副千户、两个镇抚和六个百户以及十个试百户?别问,问就是因为吃空饷给吃掉了!

其实明代在元代军事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较为独特的卫所制,在全国广设卫所,控扼要地。卫所的驻军,编入军户,军士携家属,居于卫所,并世代袭替,给养主要依靠卫所驻地的屯田。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并发印信,领兵官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调发的军队各回本卫所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出发点是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据《明史?兵志二》载:“天下既定,度地害要,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

每卫设指挥使1人,正三品,是卫的最高统领;指挥同知2人,从三品;指挥佥事4人,正四品;卫镇抚2人,从五品。每卫通常统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锦衣】最新更新章节〖1438激进〗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5/405242/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