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1/3)

对于老朱的铁腕,马娘娘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支持。

不是她没有考虑过后果,这恰恰是她深思熟虑之后的答案。

“如果没有景恪,没有《大同世界》,我不会同意你动孔家。”

“但现在有了这一切,孔家的存在就成了大明前进的绊脚石,必须搬开。”

老朱非常认同的点头说道:“是啊,没有景恪,咱们只能用理学治国,就必须要尊孔。”

“当初咱被儒生骑在脸上欺负,也只能唾面自干,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咱不需要他们了,新账旧账就给他一起算清楚。”

然后他又叹道:“其实咱也怀疑,景恪能否担得起这个大任。”

“这些年,咱把他讲过的东西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觉得高深。”

“对历史、大势的分析,比什么之乎者也更透彻。”

“后来又去大明各地实地考察,亲眼看到了他变革下的大明,真可谓是国泰民安。”

“已经远超历朝历代所谓的盛世了。”

“这些事实给了咱信心,他是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

马娘娘深有同感的道:“咱们看着他长大,一直把他当孩子看,难免会小看他的能力。”

“其实仔细想想,他所思所想所为,早就已经超越前人了。”

老朱说道:“是啊,大同世界给了我对付孔家和儒家的决心。”

“这次儒家若识趣,咱还能给他们保留一席之地。”

“若是不识趣,咱就彻底给大明换换脑子。”

治国,尤其是想长久维持一个庞大帝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哪怕这套思想体系很落后,也比没有强。

历史上不乏盛极一时的大帝国,可往往几十年就崩溃了。

正应了那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原因很简单,那些帝国全靠一两个强人维持,没有强大的思想体系做后盾。

强人没了,维系国家存在的关键因素就没了,国家也就没了。

华夏能维持庞大的疆域,就是因为有一套思想体系在维系。

不论如何分裂,大家在思想文化上都是一家人。

遇到有能力的君主,就能重新完成统一。

华夏的思想体系起源于三皇五帝,成熟于周公旦。

孔孟等先贤,在这套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了儒家和诸子百家。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儒家思想就成了维系人心最主要的那根线。

历朝历代,不论怎么变革,根子都是儒家思想。

你用人家的思想治国,尊崇人家的后人拉拢人心就成了必然。

这也是为何从汉朝开始,皇帝要祭孔庙,一直给孔家上尊号的原因。

最后孔庙变成了文庙,孔家有了衍圣公,一直延续到满清结束。

大明也需要文人治国,需要儒家思想来维系统治。

即便是朱元璋的铁腕,面对这种情况也不得不吃了个瘪。

最后选择性失明,放任孔家的存在。

不过他也不是全面退让,一直努力将孔家的影响力限制在曲阜。

但很显然,这种限制显得非常无力。

直到陈景恪写出《大同世界》,让他们看到了打压儒家摆脱孔家的希望。

《大同世界》虽然有着很深的儒家痕迹,但已经脱离了儒家。

就好像,儒家是以周礼为基础,吸收了各种新思想创造出来的一样。

大同世界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百家长处,推陈出新形成了一家之言。

所以两者不能视为一家学问。

当然,如果想减轻推广大同世界的难度,也可以自称是儒家一份子。

一开始陈景恪就是这么打算的,但现在老朱和马娘娘必然不会如他的愿了。

老两口围在一起,开始各种算计。

先是老朱讲了自己的法子,让蒋瓛带人去彻查孔家的恶行,然后用报纸公之于众。

“……民怨被激起,咱们动孔家的代价就小的多。”

“然后强行推行大同世界,用来打压理学和儒家。”

马娘娘却摇头说道:“这是下下策,必然会让孔家和理学合流。”

朱元璋说道:“哦,妹子有更好的法子?”

马娘娘看了一眼茶杯,老朱立即给斟上:“妹子你润润口,慢慢说。”

马娘娘很是满意,说道:“景恪曾经说过,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就可以肆意点评他人。”

“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把道德制高点让给理学派。”

朱元璋惊讶的道:“啊?这……不是主动将刀子递到他们手里吗?”

马娘娘笑道:“你只看到了其一,却没看到其二。”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他人,确实非常方便,可也会被人拿着放大镜挑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452章 华夏在我肩上担着〗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6/40671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