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围杀(2/3)

这说明什么?

你以为是理学派结党夺权?

那你就太小看理学的诸位贤人了,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理学是大明的礼法标杆,理学大佬都是大明良心的守护者。

他们的行为,和结党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志同道合而已。

他们联合起来守护礼法罢了。

你说皇帝也是明君?对百姓多好多好?减轻了百姓负担,废除了无数苛捐杂税?

可那又怎么样?

皇帝也是人,也有私心。

面对亲儿子、女婿的错误,依然无法公平处理。

只有理学,只有理学大佬们,才能抛弃个人欲望,严守礼法底线。

相信,这一次理学和理学大贤们,一样不会让天下人失望的。

必然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卷。

可以说,这一期的周报,介绍孔家罪行的版面很小。

百分之九十的篇幅,都用来吹捧理学和理学大贤。

甚至不惜为此贬低了老朱这个太上皇。

如果是以前,刘敩等人肯定很高兴。

但此时此刻,看着手中的报纸,他们只觉得手脚冰凉。

这哪是夸他们,这是想要他们的命啊。

而且他们也终于明白,方孝孺并不是服软了,而是自始至终就没有和他们站在一起过。

从头到尾,人家都是在配合太上皇挖坑。

只可惜,他们明白的太晚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

等开始录口供,这些官吏才知道,孔家具体干了什么。

俩字,类人。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孔家能干出来的事情。

简直刷新了他们对恶的认知。

而且参与人数还如此之众,大半个孔家都不干净。

真要依照律法处置,族诛都不冤。

然而……这是孔家,必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们开始采用春秋笔法,在某些措辞下做文章……

也因此,案件的审理进行的非常缓慢。

五六天过去了,口供都还没有录完。

虽然一百多人的口供很多,可三司会审还会缺那点录口供的人?

但他们只能对外宣布,事情太大要问仔细一点,所以进展缓慢。

老朱却一点都不着急,还反过来安慰他们慢慢来。

然而很快这些人自己就扛不住压力了。

压力来自于民间。

民间对于这一期的报纸反应很大。

大部分人都很高兴,认为这些人确实是大明的良心啊。

而且百姓们首次知道,原来他们都是理学出身,难怪如此贤良。

也只有理学,才有这个能力敢于直面皇权啊。

不过也有部分人表示了不满。

太上皇、皇上、太子,三人爱民如子,惠民政策一条接一条的出。

哪个人没有受到实惠?

皇帝不忍心处罚自己的儿子和女婿,这是人之常情。

须知虎毒不食子啊。

况且,最后不也是按照律法处置了吗,还把驸马杀了。

现在如此贬低他们,简直就是忘恩负义。

且理学这行为,怎么看都像是在结党夺权。

这分明就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啊。

这些人自然受到了大家的批判,认为他们太阴暗了。

双方吵来吵去,却奇怪的达成了一致意见:

且等孔家这件案子,如果他们能公平审理,就说明这些人是君子。

如果他们包庇,那就是伪君子。

舆论发展到现在,明白人都知道,必然是有朝廷在引导。

然而还是那句话,没有丝毫反驳的办法。

真正让理学派感到绝望的,是新一期的大明周报再次发行。

这一期前半部分介绍了这件案子的进展。

并且将几个最恶劣最非人的罪行,详细的公布了出来。

这些文章的操刀人正是杨士奇。

之前他就编写过洪武大案集,对这方面可谓是最为擅长。

将案件写的代入感十足,让人看的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孔家族诛。

接下来第二部分,介绍了案件的进展。

一个字,慢。

但文章也为大家辩解了。

慢是因为案件复杂,他们想搞清楚,所以才慢的。

不是某些人揣测的想拖延时间,包庇罪犯之类的。

然后文章顺势就转到了第三部分。

讲了关于理学和理学贤才的争议。

说什么,有人认为理学贤良们是沽名钓誉之辈云云。

这纯粹是胡扯。

虽然他们都是理学派,看起来很像结党营私。

但大家要相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464章 围杀〗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6/40671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