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归乡所见(1/3)
见到程迟等人带着行李走来,挑夫们立刻热情地上前招揽生意。
“军爷,选俺吧,只要三升粮票,我就帮您挑一百斤的担子。”
“军爷,选我吧,您的行李我一担子就能全部挑上。”
“军爷,军爷……”
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挑夫们争先恐后地抢夺生意,竞争激烈。
他们都知道,大将军为了让出征的将士们回家团聚,特地放了十天假。
而这些归家的士兵们必定会带着各种礼物和行李。
因此许多挑夫早早地就在这里等候,希望能够接下几笔生意。
程迟和他的同伴们挑选了一位名叫良伯的挑夫。
他虽然年纪已过半百,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笑起来却显得格外亲切,尤其是当他张开那缺少门牙的嘴巴时。
良伯操着一口浓重的永平府口音,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为程迟一行人服务。
良伯注意到程迟和句五邑两人腰间悬挂着红色的牌子,这让他对他们更加尊敬。
在青牙军这样的红色腰牌,代表着他们拥有上等的技艺,身手非凡。
持有这种腰牌的军士在军中享有特殊待遇,平时可以与伍长平起平坐。
即使是面对甲长,也只需作揖而不必下跪。
考虑到他们刚刚从战场上归来,很可能已经建立了不小的功勋,未来甚至有可能晋升为伍长甚至甲长。
良伯热情地帮众人将行李装载到自己的两副担子上。
然后挑起担子,带领他们前往名为“收”字的驿站。
山海关北方外每隔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分别是“收”、“丰”“祝”和“庆”字驿站。
它们一路往北方延伸。
由于程迟等人没有马匹,他们只能先到达这些驿站,在那里可以雇佣马车继续他们的旅程。
实际上,军营附近也有一个驿站。
但由于安全和环境因素的考虑,那个驿站不允许民间车辆运营,仅用于军事目的。
所以,这也促使了挑夫行业的繁荣发展。
可见民间经营者总能找到商机,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良伯是个爱说话的人,看到程迟一行人步伐整齐,腰杆笔直,身着盔甲,腰佩刀剑,流露出一股军人特有的英武气息,不禁感慨地说:“你们能成为军人,真是令人羡慕,我家的小子,整天梦想着也能参军。”
程迟道:“其实寻常百姓在关外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你去河南等地看看,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艰难。”
良伯笑着道:“确实,在关外,只要卖力干活,就能吃饱饭,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桃源了。
“只是,如果我家那小子真的能参军,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说完间,程迟等人已经当他们经过山海关西门。
这里已经变得非常热闹,但他们并没有停留观赏,良伯更是埋头赶路。
他们一路急行,直到抵达“收”字驿站。
到了目的地,伍内的兄弟们争相支付挑夫费用。
最终程迟给了良伯三张面额为一升的粮票。
良伯接过粮票,开心地笑了,感谢一番后便匆匆离去,显然是想趁早多做几单生意。
“收”字驿站周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
自从温越下令允许境内的驿站自主经营以来,关外的各个驿站都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驿站的军事邮政功能保持不变,但在驿站周边,还开设了各种民生相关的业务,如客栈、茶馆、酒楼等,种类多样。
旨在为过往旅客和商人提供便利服务,促进商品的流通。
在古代,无论是军民还是普通百姓,出行和运货都是不可或缺的需求。
在温越管辖的境内,驿站的经营模式得到了创新。
驿官和驿丁与各地商人联手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民生项目。
他们每年将一部分利润上缴给幕府的财政局,而青牙军则负责提供保护。
这种变革让以往生活贫困的驿丁们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曾经逃离岗位的驿役们也纷纷回归。
甚至吸引了许多来自其他地区的驿丁前来寻找就业机会。
如果温越早些年改革驿站,李自成或许也会选择来此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尽管如此,温越并未忽视驿站最基本的功能——快速传递军事情报和官方文件。
他将接待官员的任务进行了大幅度的缩减。
因为过度依赖公共资源进行私人活动,例如公车私用等,一直是驿站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便在现代社会也难以根除。
明朝时期,对于驿马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
而且兵部颁发的通行证数量有限。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没有合法通行证的高官显贵。
驿官也不敢轻易拒绝他们使用驿马的要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最强钉子户】最新更新章节〖第518章 归乡所见〗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7/40715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