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机遇和风险并存(1/2)
当陈江海回到宾馆,方爱国早已经回来了。>
“爱国,怎么了,没跑到单子啊?”>
看着方爱国垂头丧气的模样,陈江海不由得问道。>
其实他早就猜到了会是这样的结果。>
这里可是京城,天子脚下,不是陵海那种小县城,不得其门的话很容易碰壁的。>
不过成长的路上,总要受到点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
最近方爱国也算走得挺顺的,让他吃点蹩也不错。>
“海哥,京城的人也太难说话了。”>
方爱国略带抱怨道。>
“怎么回事?”陈江海坐下来问道。>
方爱国撇了撇嘴:“他们一听我来推销东西,连是什么都不问,就直接把我给轰走了。”>
这就对了。>
京城可是华夏的心脏,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全国有的东西,在京城都能看到。>
可京城有的东西,很多地方是没有的。>
这就给生活在京城里面的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京城的东西那就是最好最全的。>
京城人之所以会有这种观念,或者叫做优越感,主要要是因为计划经济。>
那个时候,最好的东西都会带到京城来。>
全国都在支持京城。>
这种情况下的京城人,难免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了。>
即使到了九十年代,计划经济即将解体,可这种观念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京城人的脑子里。>
听到有外地人在这里推荐商品,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外地的商品,凭什么跑到京城来销售?!>
陈江海伸出手拍了拍方爱国的肩膀,笑着安慰道:“爱国,想在京城创出点名堂,可没那么简单哦。”>
方爱国犹自不服气,咬了咬牙:“我明天再去试试,我就不信咱们电水壶这么好的商品,还卖不出去了。”>
“你最好带上样品,这样成功率会高点。”>
陈江海自然不会打击方爱国的积极性,跟着提醒了一句。>
“嗯,我知道了。”方爱国点了点头。>
他显然也觉得自家手上这么好的东西,那些人之所以不认,还是没有真正亲眼看到产品的本身有多么优秀。>
只要让他们清楚了,肯定能卖出去。>
……>
第二天,当陈江海吃完一份炒肝和两个包子,精神抖擞地来到央视总部时,还不到八点。>
即将上班,央视门前来来往往的人却很多。>
当然,大多数都是骑自行车,能骑个重庆八零的,就算挺威风了。>
来到门口,保卫室的警卫立马拦住了他。>
“站住,干嘛的?”>
“你好,我是来找庄赫庄主任的,跟他约好了。”>
“袋子里装的什么?”>
“是产品样品。”>
“打开我看看。”>
陈江海直接打开了手上的袋子。>
警卫看了看没什么问题,这才回到保卫室,拿起了电话。>
片刻之后,保卫科的人放下电话,走出来对陈江海招呼道:“同志,过来登记下!”>
“好的好的,谢谢啦!”>
登记完毕,顺便问清楚庄赫的办公室,陈江海带着电水壶就进去了。>
找到庄赫的办公室,陈江海看到庄赫正在跟一个人说话。>
他很识趣地等在外面,没有急着敲门。>
等里面的人出来后,陈江海这才轻轻敲了敲门,探头招呼道:“庄主任,早啊。”>
“哦,小陈,你来了,先坐吧!”>
庄赫头也没抬,手里拿着笔,不知道在纸上写着什么。>
陈江海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坐了下来。>
这里是人家的地盘,人家怎么说,他怎么做。>
没过多久,庄赫似乎忙完了手上的事,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看向陈江海:“让你久等了,东西带来了吗?”>
“没关系没关系,带过来了。”>
陈江海赶紧从包里把电水壶拿出来,放在桌上。>
庄赫看了眼,没有去拿,反而是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老鲁,小陈来了,你过来下。”>
说完,庄赫就把电话放下,解释了一句:“昨天回去的路上,老鲁一直囔囔着要看看你厂子生产的电水壶,我们等他来一起看吧!”>
“嗯。”>
陈江海笑着点点头。>
片刻功夫,鲁国运就快步走了过来。>
“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又名:顶级财阀)】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一章 机遇和风险并存〗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09/40931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