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初唐四杰杨炯(3/4)


杨炯于唐显庆四年应弟子举及弟,待制弘文馆,这一待制就是十六年。

刚进弘文馆的时候因为年经,对仕途与否还不太在意。

可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力的增加,学而优则士的信念也逐步的强烈。

期间创作了《青苔赋》和《幽兰赋》来表达自己对仕途的渴望,却怀才不遇的情志。

在弘文馆待制十六年后,在京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朗。

校书郎就是一个九品的芝麻小官,工作职责就是校对书籍订正其中的错误。

这对满腹经邦济世的他来说,打击无凝是巨大的。

仕途如此坎坷,壮志还不曾实现,心中自是难平。

杨炯从秘书省里过了六七年郁沉的岁月后,一下子从一个九品芝麻小官跃成为了太子李显的帖心官员。

掌管东宫内务,职务颇为重要,高兴之于写了一首《庭菊赋》等文来表达自己的喜悦的心情。

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在杨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这次讨伐事件参加的不止杨神让,还有同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

待事件平息后,杨德干父子被杀,骆宾王不知所踪。

杨炯受到了株连被贬至四川梓州担任司法参军,结速了长达十六年稳定生活。

“当叛军被平以后,杨炯身为直系亲属,怎么可能不受到牵连。”

“随后他的堂兄与伯父都被杀,而她在太子总务的位置上只做了一年之久,就被贬到了当时的四川梓州。”

“他在长安26年较为稳定的生活,也因此被打破。”

“他在四川主要是担任着军营里的司法参军,虽然他未曾上战场。”

“但是他也在这个时期写出了一系列的边塞诗,成为了唐朝第一位边塞诗。”

“经历过这次贬官以后,公元690年,他先返回了洛阳,这时候的官职又是一个九品小官。”

“这一次回到仕途起点的杨炯,又难免心中抑郁。”

“为了能够让皇帝再一次重用自己,从四川归来的杨炯,也变得更加圆滑世故了,也可以说他认清了现实。”

“所以在公元692年,每年的7月中旬,工装都会给各个寺庙送盂兰盆。”

“就趁着这次机会,杨炯献上了一篇《盂兰盆赋》,文章中尽情夸赞武则天。”

“终于赢得皇帝的欢心,在这一年的冬日,他终于被提拔到了盈川县令。”

“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官职,但是也能抵去他多年心中不得志的情绪。”

“或许是他已经在这几年的官海沉浮中看开了,不再纠结于官职大小,也不再深陷于朝廷纠纷之中。”

“现在的他更想为百姓做一些实事,所以当他在盈川上任以后,对于这份工作,他恪尽职守。”

“每年农历6月都会亲自到附近的村庄巡视,一直很受当地百姓爱戴。”

“据说他去过的地方,每年粮食都会迎来大丰收,所到之处也无蝗虫灾害。”

“虽说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是足以说明百姓对这位父母官的真心爱戴,最后他也在这个职位上逝世。”

“他去世以后,当地百姓为他修建了祠堂,而且每年还有专门的祭祀仪式。”

“他的一生相较于其他四人,似乎过得有些太过于平淡了。”

“终身不得赏识,仕途也从来没有平步青云过,诗文成就更是比不上其他三人。”

“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中,他却获得了百姓的拥戴,至今还有人在感恩他的功德。”

辛弃疾:初唐四杰杨炯,11岁当皇帝顾问、42岁跳井,一生就是一句诗。

杨炯出生在华州华阴,一个世代读书做官的人家。

因受到家学的熏陶,加上天资聪颖,文采出众,从小就是学霸。

9岁时便一举通过童子考试,11岁时已经待制弘文馆。

在弘文馆,杨炯接触到了许多文献典籍。

一开始,他很开心,可以博览群书,也打开了眼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炯越来越觉这份差事不能实现他的志向。

他想为民做事,报效国家。

可是,窝在这里,实战不了他的心之所愿。

杨炯27岁一举考中进士,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真正地步入了仕途。

仪凤初年,太常博士苏知己上奏指出,公卿以下的冕服都应该重新设计。

苏知己满心欢喜地等着批复,然而唐高宗把苏知己的奏折批给了有司审议定夺。

这件事,被杨炯得知,他认为没有必要铺张浪费。

写了一篇《公卿以下冕服议》,文中回顾了古代典制,指出苏知己的建议为不经之论。

文章洋洋洒洒1000多字,字字珠玑、有理有据。

此举,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杨炯得罪了苏知己及一批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更新章节〖第461章 初唐四杰杨炯〗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10/41045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