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边塞诗人高适(1/4)

不可否认的是,高适是一位边塞诗名家。

不过他的诗文在随着自己入仕的进程,体现出不一样的情感与思想。

早期出塞的诗更具艺术魅力,晚期的边塞诗气势较弱。

而其诗文创作一生也是其一生经历的写照,尤其早期交游酬唱诗更是其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诗人,是我国古代比较鲜明的例子。

“高适出生在渤海蓨县,高适的家世显赫。”

“他的爷爷高侃是唐朝名将,曾生擒突厥可汗,屡破高句丽。”

“父亲高崇文曾任韶州长史,但在高适出生时,家境已经逐渐衰败下来。”

“此时,高适还只是一个市井中的无名小卒。”

“他想依靠祖父旧情,寻找一个在京城立足的机会。”

“于是在唐朝玄宗开元十一年,高适于二十岁时前往长安,求仕无果,因此高适游历到了梁宋等地。”

“并定居宋州宋城县,以耕钓为生,甚至一度到了乞讨的地步穷到靠乞讨过日。”

“直到开元十九年,一直居宋州。”

“开元十九年,高适第一次赴塞,北上幽州,投奔朔方节度大使信安王李祎,随他出卢龙塞征讨契丹。”

“此役,李祎等大破奚、契丹,可突干率麾下逃走,余党潜藏在山谷。”

“在随军出征期间,高适创作了《营州歌》等诗篇,这是他边塞诗创作的开始。”

“战争结束后,他自觉未被重用,便回到宋州。”

“开元二十三年,高适应征赴长安参加王霸科考试,落第,又回到宋州。”

“在此次赴长安应试期间,他结识了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从开元二十四年,高适一直居住在宋州,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

“天宝三年开始,高适外出游历,曾与李白、杜甫游于单父,登琴台,怀古赋诗。”

“他东游楚地涟水县,泛舟济南大明湖,出猎渤海,之后在淇上闲居。”

“在游历途中,他创作了《古大梁行》《秋胡行》《淇上别业》等诗作。”

“天宝六年高适回到睢阳,他又创作了《别董大》两首。”

“天宝八年,时任睢阳太守张九皋了解了高适的事迹后,举高适有道科,赴长安应试中第。”

“当时适逢李林甫掌权,李林甫只是以普通举子的规格对待高适。”

“因此高适只被被任命为封丘县尉,同年秋赴任。”

苏轼:沉寂已久的梁宋大地上,出现了三个伟大的身影,李白、杜甫、高适。

最年长的李白44岁,高适比他要小3岁,而最年幼的杜甫只有33岁。

李白当时心情郁闷极了,他刚被唐明皇赐金放还不久。

倒是杜甫这个老实人,的的确确有满腹心酸无从说起,才华横溢的他在科举中落第。

落第并非杜甫的才识不行,而是宰相李林甫从中使坏,那年赴考的举子全部铩羽而归。

高适就更不必提了,这个倒楣鬼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交过好运。

他的祖父高侃曾为安东都护,年迈时才生下了其父高崇文,高适出生之后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

可以说,高适一点都没沾上祖宗的光,属于典型的寒门子弟。

他在少年时期十分贫困,靠着亲朋好友接济才勉强维持生活。

32岁的时候,高适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踌躇满志的他不幸落榜。

此后,这个文武双全的名将后人四处漂泊,直到遇到李白和杜甫两人。

三个失意的倒霉蛋一见面,推杯换盏牢骚怪话一番,顿时有了相见恨晚之感。

只有境遇相似的人,才能生出惺惺相惜。

盛唐成长起来的人总是如此,大家觉得自己就是鲲鹏,迟早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可惜世事多舛,踌躇满志者多如牛毛,功成名就者寥若星辰。

三个人每天的生活极为放荡,到宋城一带游历诸多名胜古迹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喝酒聊天。

天气好的时候,三人还会去郊外骑马打猎,这种飞鹰走狗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

本来这样过日子也挺滋润的,但李白偏偏不满足,他还想带着两人修道成仙。

在诗仙的带领下,高适和杜甫跑到深山老林里面找仙人,仙人的踪迹哪有这么好找?

于是,李白就指挥两位小弟采集仙草,他则按照道教丹经指导炼丹,炼好之后分给大家服用。

虽然希望得道成仙,但这三位难兄难弟仍旧荤酒不忌,每天过得浑浑噩噩。

杜甫是官宦人家出身,他可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在秋天的时候就不干了。

临走之前,他可能觉得这样不够义气,便给李白写了一首诗。

三个人作息极为不规律,又服用了大量乱七八糟的丹药,看起来容颜极为憔悴。

杜甫走了,没过多久高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更新章节〖第483章 边塞诗人高适〗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10/41045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