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史前时代 第三章 五帝:尧舜禹(2/3)

,但是舜可是著名的大师,几次折腾,舜都安然无恙,他家人也就死心了,而舜对他们仍然是敬爱有加。娥皇和女英回到尧帝旁边把这些事迹告诉尧,除了他的两个女儿,尧帝还派了他的九个儿子潜伏在舜家旁边观察舜的一举一动,他的儿子回来后,也如实上报,并且受到舜的感染,对尧帝更加孝顺。如此一来,尧帝对舜放心了,不久之后便把首领之位禅让给舜,自己就去享清福去了,据说退位后还活了二十八年,可真够长寿的。

故事总是圆满的,真相却总是残酷的。尧帝的“禅让”,其实就是被迫退休。要知道权力这个东西,最容易让人上头。舜进入到唐尧政府的领导班子里后,由于深得尧帝信任,他经常代表尧帝到西方出巡,因此威望也越来越盛。随着权力的膨胀,舜开始慢慢地经营起自己的一套班子,并且“驱四凶”,“四凶”即共工、驩(hun)兜、鲧(gn)(大禹的父亲)、三苗,都是尧帝时期各大部族的首领,随便找了些由头,尧帝非常信任舜,同意让舜将他们流放(三苗是直接死的),估计后来他的肠子都要悔青。再加上尧帝之前任用鲧治水不利,威望下降不少,很多老百姓都开始粉舜了,就这样,尧帝慢慢被架空。

尧帝被架空,和舜的关系也开始变差,从“许由洗耳”的典故中可以反映出来。故事是这样的,许由是个贤人隐士,尧帝有次找到他,要传位给他,许由听说后,坚决推辞,然后还说脏了自己的耳朵,要去洗一下。其实许由明白,当时已经是由舜主事了,尧帝再这么一弄,不是摆明了在坑他嘛。尧帝总是这么出去嚷嚷着要传位给别人搞得舜很不开心,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尧只好被迫退休在家,然后“禅让”于舜。

西晋时期的《竹书纪年》,由于颠覆了很多传统说法,所以关于其真实性一直是争论不休的,之后还有很多猛料也来自于这本书。关于禅让这个事情,严谨的法家代表韩非曾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韩非子·说疑》)。这是对禅让赤裸裸的打脸。而韩非曾经的老师,出自儒家的荀子,也曾说过“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荀子·正论》)。汉献帝被迫禅让于曹丕时,曹丕更是感慨了一句“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不过也有很多史学家认为,在后来世袭模式下的人,可能无法想象古代社会的模式,认为抹黑禅让的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觉得当时的社会是能人社会,有才能,会领导的人自然会赢得百姓的爱戴,首领的位置也是能者居之。历史就是这么有趣,真真假假又有谁敢百分百的断定。过度的腹黑阴谋论我不认可,过于理想化的禅让也不合常理,总之我认为,禅让是经过美化的权力转移过程。

尧帝死后,舜之后又把位子禅让给尧帝的儿子丹朱,丹朱当了三年的首领,但是众部族都不鸟丹朱,大事小事还是来找舜,于是舜半推半就,顺应了民意,成为了新一代首领。

这次权力的交接虽然不那么愉快,但是我认为这也是无可奈何的。舜从小在家备受欺辱,是在困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政治手段比较强硬。但当时尧帝因为治水不利,威望已经岌岌可危,也许是为了天下苍生,也许是为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舜最后夺了尧帝的权。可能舜从道义上来说并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尧帝于舜有大恩大德,但是时势造英雄,应该是说天选择了舜。

舜上位后,制订刑罚,完善政治体系,治理华夏井井有条,反正就是英明的君主,形容词就那几个,我也不赘述了,总之人类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切欣欣向荣。后来死因成迷,就不再深究了。

舜以孝为本,为人品德高尚,深受后世儒家推崇,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十一)五帝之五:大禹

大禹,生卒年不详,姓姒,名文命,是鲧的儿子,也是高阳帝的后裔,具体几世尚有争论。鲧就是治水不利被舜流放的那个,他也是牛气的,被流放以后修了城池搞独立(看来是用错了地方,不应该让他去治水的,应该让他当一建集团的总工程师),舜也干脆,二话不说直接讨伐了鲧,然后把他处死了。本来大禹也难逃一劫的,但他想起自己的治水理论还无处发挥,就向舜提出了几个治水的建议,舜觉得,诶哟,不错哦,那就让小伙子你去接替你爹当水利部部长吧。

大禹知道,自己能保住命,是因为当时洪水泛滥,舜也无计可施,如果自己治理不好水患,怕也是要人头落地。所以大禹拼命工作,便有了后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当时的“治水办”还有几位重要人物,子契、后稷,这两位前面介绍过了,一个是商的始祖,一个是周的始祖,还有一位叫伯益(高阳帝曾孙),是秦的始祖。在四人的通力合作下,大禹总结了父亲失败的原因,决定以“疏”代替“堵”,经过十来年的勤恳工作,中原地区的水患终于消除,百姓安居乐业。由于在治水的历程中大禹走遍了中原,故而治水成功后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千古苒苒】最新更新章节〖卷一:史前时代 第三章 五帝:尧舜禹〗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13/413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