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 严厉回应(3/5)
是当官的。
赵煦嗯了一声,心里慢慢推敲。
他想起了一个记录,是真宗年间的一个对话。
‘此事未可遽行,人言天下税赋不均,豪强形势者田多而税少,贫弱地薄而税重,由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王旦曰:田赋不均,诚如进旨,但须渐谋改定,不可一蹴而就。’
简单来说,真宗皇帝询问关于田亩的这件事,宰执王旦说,事情是有,但需要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
也就是说,土地兼并在真宗年间就已经很严重,却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应对,一直拖到了现在。
赵煦对宋朝的赋税情况很清楚:夏税秋粮,夏税,以布帛等的商税为主,秋税以粮食为主。
商税的话比较复杂,门类众多,并且税赋比较重。而粮食,相对来说简单,哪怕是上田,也就亩收一斗,中田是八升,下田是七升,合钱的话,中下田一亩地税赋不到五文钱。
这样的税赋其实很低了,但农户依旧弃地逃亡,里面的问题,就很值得深究了。
老者在编织着簸箕模样的东西,见没了动静,看向赵煦,道:“客人,不要想着来这里买地种,以前有过,都跑了。”
赵煦一怔,他没这个想法,心里一动,面露好奇,笑着道:“还请老丈指教。”
老者说道:“这里啊,地贫,哪怕你能招来青壮种,不下力气,也种不出多少东西的,不说其他当地人眼红,抢水,抢地,就是官府的税收,你都交不够的。”
地头蛇这些,赵煦有预料,他不解的道:“官府的税很低啊,一亩才几文钱,有的赚啊……”
老太太顿时笑了,打量了赵煦一眼,道:“客人应该不是普通人吧?我跟你说,这官府的税,不是一种两种,收到最后啊,不管你有多少地,多少粮食,最多就给你留点口粮……”
赵煦顿时明白了,四个字:苛捐杂税。这并没有一定标准,收税的人,是根据你的产出来的,会拼命压榨。
普通百姓无权无势,除了任人宰割,还能怎么办?
上面有官府,下面有地头蛇,百姓的日子确实难过,这地,很不好种啊……
赵煦心头感慨,略微沉重。
那些官员的奏本,是写不出这里面的龌龊的,能写的那些事情,都是明面上的大事,私底下无法说清楚,又实际控制着百姓死活的种种潜规则,从未抬到书面上。
‘百姓无活路啊……’
赵煦心里低语,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底层的艰难,也难怪现在以及日后种种‘起义’此起彼伏,难以平息。
也就是宋朝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天灾,又国土狭小,若是大一统王朝,恐怕这表面的繁华都难以维持。
这立国,还不足百年啊!
赵煦吃完一个馍馍,看向老太太,道:“老人家,太康县,不,开封府这样的荒地很多吗?”
老太太想了想,看向老者。
老者手不停,道:“我以前也去过一些地方,不少的。”
赵煦明白了,从怀里掏出几文钱,放到桌上,站起来笑着道:“多谢二位老人家招待,我们歇好了,这就赶路。”
两个老人家一见,死活不肯收钱,硬塞回给赵煦。
赵煦不得已又拿回来,再三抬手道谢,离开这户人家。
赵煦往回走,心里有些压抑。
今天,他算是见识到大宋真实的一面了。
胡中唯跟在后面,似无所觉的道:“官家,这事啊,在我记事时就有了,我爹娘就是带着我逃荒的。”
赵煦回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胡中唯今年四十多了,岂不是说,三十多年前,也就是仁宗朝就有了?
那个当朝士大夫津津乐道,心心念念的清平盛世?
陈皮不满的看了眼乱说话的胡中唯,陪着笑与赵煦道:“官家,我大宋还是富盛的,不用太过忧心。”
赵煦默默无声,是不是,他心里有数。
赵煦绕过这里,又去了几处,没带几个人,深入农户家中,甚至还借宿了一宿。
第二天,赵煦转到东明,不止在田地间行走,假借一些身份,在几个大户人家流转,甚至是冒充商人,着实探听到了不少事情。
一直到二月初,朝廷里一再催促,赵煦这才离开地方,返回开封城。
马车里,赵煦翻看着一路上记录的心得,心里闪过种种念头。
‘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分地,制定新的赋税等等。
但现在看来,有些事情,考虑的不那么周全。单靠朝廷制定的法度来推行,还不足以解决土地矛盾。
“变法,在法也在人……”
赵煦轻声自语,法度再好,还得要有人执行,如果执行的人理解偏差,或者根本就是借此谋私利,那简直还不如不改。
所以,必须要锻造一支,坚定,干净,百折不挠的变法队伍!
赵煦抵达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宋煦txt】最新更新章节〖第两百九十一章 严厉回应〗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22/42268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