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不周灵山隐客现(1/3)

两位道童最终还是离开了古刹,一切都散在风里荡若浮沉,时间也白驹过隙地就这般过了整整十三个年岁。

十三年后,西梁历北戎州鸿灵十三年六月初四。

北域灵山下,两名律宗僧人正在行脚。

僧人一大一小,一老一少。

老僧满面风霜,望着巍峨山路幽幽称赞:“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旁边小僧光头澄亮:“风雨倒是顺,至于这国泰民安,师父您如何看出来的?”

老僧一时语塞,恍神间双手合十:“老衲说习惯了。”小僧哈哈大笑:“师父,您这是诳语,是毛病,得改。”

自他记事时起,他便一直这般嘲笑老僧。老僧也欣然接受,对小僧宠溺有加。

“世人都这般说道,姑且也就信了。”老僧朝着他笑,小僧也看着他的花白胡子微微哂笑:“世人皆痴傻,师父您这出世之人,反倒是信了一群傻子。”

老僧笑笑,不置可否。

此时天色尚好,灵山遥遥在望。二僧提起精神,一口气走过了西梁城。

西梁城黑如墨渊,城外有条江水,不渡浮萍,没有鱼虾。

“师父,这是何方水?”小僧满溢好奇,老僧却略显愁苦:“若是所料不错,应当唤名不渡江!”

小僧闻言也皱了皱眉,扬脸遥望:“那不渡江头的峡岭,又是何方土?”老僧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随即双手合十:“那应当是渝门关了。”

小僧闻言亢奋:“据经中所言,不渡江边渝门关,关后三十丈方尺,即是不周灵山道!师父,我们终于到啦!”

老僧点头,旋即又缓缓摇头:“灵山已见,老衲也该上归途。”

“这又是何故?为何不登临?”小僧闻言诧异,老僧指了指脚下道:“师父的路就到这里,你今后的因果缘路,却都在那座灵山之上。”

老僧开始往回走,小僧却有些茫然:“师父这是何意,我们三年行脚出大荒西泽,一路北上总算寻到了此地,您只看一眼岂是能够?”

话虽这么说,但老僧脚步坚定,提了提背上被汗浸透的竹匣,欢快的唱了一首净土佛歌。小僧远远尾随,只听到了最后一句:

世人皆从苦作乐,灵山雾隐空添愁。

小僧挠挠头上戒疤,虽全然听不懂,但却下意识地停下脚步。

他脸上还是带着丝丝迷惘,亦如这个年纪大多像他这般大的少年一般,不明所以的转身,不记得过问老僧要去往哪里,只是一门心思朝着渝门关孑然行去。

然后,小僧就和他的师父互相心照不宣的,各自把对方走丢了。

其实小僧是想象过有这么一天的。从小老僧就告诉过他,此地会是他后半生际遇的因果地。为了这么一天,老僧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他足足寻觅了十三年。

小僧不明白,为什么他师父会苦苦寻觅此地十三年,又为什么寻到了又恍若未闻未见毅然折返。他也不明白这件坚持了这么久的事情究竟有何意义,只知道自己自打来到世间便已人在途中,除了这件事也好似没有别的事可做。

他也明白就这般功亏一篑显然是不划算的。因此他没有去和老僧告别,虽心有种种不舍,但这却是老僧和他事先许诺好的事情。

灵山乍见,前尘莫望。

老少二僧分别,原地只留下了一条死气沉沉的江。江头的渝门关漆黑巨大,背后不周山连贯入云。

云上山巅的景致,从未昭告世人。

小僧就这般入了不周山,他走了整整十三天才登临山巅。一路上隐隐有诡异的声音游荡,但却看不到任何作祟的生灵。

竹匣里干粮已尽,山巅之上寸草不生,没有奇特的景致。他于怪石嶙峋中穿行了好久,总算寻到了一方破旧道庐。

道庐旁边竟还有一座孤坟,坟上一块破旧墓碑,上面光滑无字。旁边站着两个人,其中一名道童打扮,手里捧着一只白猫。另一位乃是青年道士,道士负手而立,不过仪态却有些慵懒。

“无字墓碑,可有什么讲究?”小僧等候半晌,发觉道士并不予理睬。随即抖抖身上僧袍,上前并不熟练的作揖见礼。

年轻道士缓缓回身,眼若桃花却半睁半闭,琼鼻薄唇且面白无须。一身青衫松松垮垮,头上簪子歪斜欲坠。乍看时平淡如水平舟不皱,细端详却百花洞开飘渺惊鸿。

道士轻轻打量几眼小僧,眉间微皱问道:“你是何人,从何处来的?”

“西泽大荒,无欲秋山珈蓝寺。我本臆想这是座荒山,谁道还真的有你们这般人物,倒也算我没有白走这一遭人间。”

小僧捂嘴欢笑,摇头晃脑故作老派的腔调。

道士闻言颇为好奇:“是吗,山外面有什么?”

小僧想了想,继续摇头晃脑:“稀奇古怪的人,稀奇古怪的东西。”

“为何这般说?”道士微微睁眼,似乎对这小沙弥来了兴趣。小僧又想了想,声音拿捏的老气横秋:“因为又稀奇,又古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梁武烈王】最新更新章节〖第5章不周灵山隐客现〗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22/422787/5.html